近日,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金鸡·鼓浪屿论坛”。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参加论坛并致辞。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福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许守尧,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中央民族歌舞团党委书记张庆安,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李少平,中国影协副主席尹鸿、傅若清、张冀,中国影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制片人、导演方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院长牧晨,编剧、导演董润年,演员岳红、马丽等参加论坛。
论坛以“汇聚改革力量 绘就时代光影”为主题。讨论中,各位嘉宾通过主题分享、鼓浪屿发布、圆桌对话等环节为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电影工作者应坚守人民立场,提高观察人民、阅读生活的能力,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2014—2024 中国电影十年艺术发展报告》《2024 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和《2024 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坚守人民立场
以精品书写新时代的文化气质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也为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论坛上,张彦谈到了新时代对中国电影的呼唤。他表示,新时代呼唤中国电影把握历史方位,热忱描绘民族复兴的恢弘气象,新时代呼唤中国电影坚守人民立场,在书写人民史诗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新时代呼唤中国电影坚持守正创新,矢志不移攀登艺术高峰。
“站位新时代,我们要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审视中国电影,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增强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情感和体悟,增强置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历史进程的在场感,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用光影艺术打造传世之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邓光辉认为,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电影想要更好地发挥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作用,第一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持续深化改革;第二要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不断繁荣创作;第三要建设现代文明形态、发挥精神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迭代、观众的需求变化,这些都在考验着电影工作者的智慧、勇气与创新能力。我们必须高扬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增强文化自信,加快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新形势,培育电影创作人才队伍,激发全行业创新创造活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聚焦“时代使命”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电影篇章
今年鼓浪屿论坛的主题聚焦“时代使命”,各位嘉宾结合自身工作和实践经验,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电影篇章”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中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影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在发言中表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他看来,如何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是电影人要答好的“人民之问”。“电影从业者们要继续矢志不渝,积极面对新竞争格局,通过思考与探索来应变、求变,观众心目中对电影‘独一无二’的期待仍在等待着被回应、被激活。我们应当坚信,电影仍为时代所召唤,为人民所期待,唯有凝心聚力、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角度探讨了阿里影业的发展趋势。他认为2024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呈现出“国产片主导、引进片锦上添花”的双重变奏,而中国电影人也在积极向全世界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和东方审美,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喜欢多元化、国际化的电影内容,不少‘从金鸡出发’的进口影片也在国内市场收获了突破性的表现。未来,阿里影业将继续用丰富的海内外作品满足中国观众多元化的需求,也会持续助力中国电影‘走出去’,希望通过我们全体电影人的努力,让电影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共同语言,也让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从内容、观众、用户关注和科技四个层面对中国电影产业进行了分析,他总结出了“性时比”和“影院属性”两个关键词。“‘性时比’是单位时间里电影带给观众的价值。今天的观众希望在两个小时里面看到更多的内容,他们期待更好的观影体验,需要更紧密的价值产出,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待的影片才能有好的口碑。‘影院属性’是观众离开影院时获得的增量体验。电影需要提供给观众无以替代的视听体验、丰富的情绪价值和情节内容,让他们从多样化的娱乐和媒介选择中‘回归影院’,这也是时代和观众对电影创作和宣发提出的要求。”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分享了未来万达电影的创新与变革计划。她结合“花花世界”“时光青春跃幕计划”等案例,表示希望能在为观众们带来最前沿光影体验的同时,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进行艺术表达。陈祉希说,面向未来,万达电影将打造新生力量创作空间、优质电影展映空间、理想生活触达空间“三位一体”的超级娱乐空间,满足年轻观众对待新生事物的专注与热爱。
制片人、导演方励结合《里斯本丸沉没》的创作历程,分享了电影人的情怀与感悟、责任与担当。“生命太短,要做比自己活得更久的电影”。他说:“电影多唯美,它能把我们经历的喜怒哀乐、情怀、梦想、憧憬、焦虑,以及时代的烙印留给孩子们,期待电影活得比我们的生命更久。”
“数读”产业迭代
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参考
今年的“鼓浪屿发布”带来了三份报告。涵盖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发展、投融资情况以及观众变化趋势等内容,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发布了《2014-2024中国电影十年艺术发展报告》,报告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类型电影的融合突破、中小成本电影的百花齐放等方面来概括中国电影的十年艺术发展之路。
尹鸿总结了中国电影十年发展的总体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电影的叙事核心,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完善现代电影美学形态和电影工业体系,形成了主旋律和多样化协作的艺术探索繁荣局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发布了《2024 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从电影市场及项目投融资概况、电影市场主体分析、中国电影企业ESG披露情况、电影产业挑战与改革展望等角度进行数据分析。
“在这样的历史走向中,我们可以发现,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创作规律、拥抱技术、拥抱变革是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路径。”他呼吁行业应该尊重市场创作规律、拥抱技术变革,携手并肩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继续一起努力。
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院长牧晨发布了《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报告从电影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与偏好、电影观众的消费与行为习惯、行业专家市场回顾及展望等方面展示了2024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牧晨表示,观众提前购票时,票价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而当观众临时购票时,影片口碑、类型、故事题材的重要性要更强于票价,“观众的类型选择可能有其周期性变化,但电影依然需要依靠故事品质赢得观众。”
分享创作经验
用真情实感呈现时代变迁
在圆桌对话环节,张冀、岳红、马丽、董润年就当下“时代与人民”“角色和共鸣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讨论,面对时代的变迁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嘉宾们结合自身创作和工作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畅谈心声。
谈及作品中对时代感的把握,张冀认为电影人永远不能站在岸边看变化,而是要在变化中迎接变化。董润年认为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作者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同时,深入网络、考察观众的真实心理。关于角色的塑造,演员岳红与马丽从两个方向给出了回答。岳红认为演员要观察生活、坚持二创、海纳百川、不断学习,从而让人物有血有肉。马丽认为演员需要扎根生活,需要让观众产生共鸣、看到真实,呼吁电影创作者们多拍具有社会正能量的电影。
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如何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塑造更加立体、真实的角色;结合现状和趋势,肯定了关注时代与人民对当下创作的必要意义,以及通过角色塑造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