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由国内知名制片人方励执导并制作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正式登陆中国内地院线。这部影片“打捞”了二战期间一段被尘封已久的沉船往事。起初,纪录片“小众”的固有标签让许多人对它的关注略显保守,但上映仅数日,便因无数“自来水”观众的热情传播而在口碑上迅速攀升,成为今秋国内影坛的一匹“黑马”,赢得无数好评。
9月19日,方励导演携《里斯本丸沉没》走进北京大学,与观众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了放映与映后交流。9月25日,《里斯本丸沉没》斩获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丝路奖”。 10月27日,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公布,《里斯本丸沉没》获最佳纪录/科教片提名。可以说,自上映以来,《里斯本丸沉没》不仅始终处于中国影迷、广大观众讨论的热点之中,也引发了中国影视评论界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从电影研究到历史研究,再到社会学、伦理学研究,《里斯本丸沉没》勾连起人文学科之间的碰撞与对话。在这股学术与观影热潮的推动下,11月7日,方励导演应邀做客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
此次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主持。沙龙的主题围绕“打捞”、救赎与反思展开。陈旭光首先回忆了八年前方励导演与影片《百鸟朝凤》第一次来到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的情景,表达了对方励导演始终坚持艺术初心的由衷敬意。陈旭光认为,《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深刻历史反思的作品,触及了对无名者的呼唤和人性救赎的主题。影片不仅展现出超越国族的广阔国际视野和人性高度,并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对历史记忆的执着守护。历史应当公平对待每个人,任何个体都不应在历史记忆中被忽视。从这一角度来看,《里斯本丸沉没》超越了“沉船”、灾难题材的表面吸引力,展现出创作者对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深刻自觉,让观众铭记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往事。这种对历史记忆的保护不仅关乎失踪者的尊严,也关乎现世人的主体性完整。无论是中国的打捞者渔民,还是英国战俘、美军和日本人的后代,影片透过他们所构建的,是一段超越国界的人类共同记忆。这种记忆是对死者的祭奠,也是对生者的抚慰。电影承担着还原和守护历史记忆的责任,这种守护、记录、“打捞”历史的努力令人尊敬,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方励导演在分享中为同学们揭开了银幕之外的种种故事。首先是创作动机。方励透露,最初他是出于职业的好奇心而开始探寻“里斯本丸”号沉船,但当他真正站在沉船甲板上时,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纪念828位异乡逝者的责任感。他强调,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在于让人铭记那些鲜活的年轻生命,聚焦被遗忘的家庭故事。随着他与逝者后代的深入交流,电影的情感超越了个体,升华为一份对全球观众的人性关怀。他希望影片能唤起人们珍惜亲情、守护历史的意识。
在创作历程中,影片的制作同样充满挑战。方励团队起初尝试真人表演、三维建模和定格动画等形式,但在追求真实感和叙事节奏间不断权衡后,最终采用版画风格的定格动画,以便观众专注于口述历史和旁白叙述的力量。影片将战争背景、人性故事与对历史的探索交织在一起,并特别注重音效和音乐的营造,增强观众的沉浸感。而导演最后亲自出镜的设计,既是出于向历史致敬,也是对观众的召唤和引领,更是为了表达普通个体对无名英雄们的深切缅怀。这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在科学严谨性方面,方励追求细节的准确还原。他详细考察了“里斯本丸”号的沉船过程,从鱼雷击中后船体的受力分析、水流进入船舱的动态过程,到船尾触底时的拖拽摩擦力,均通过航海、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考证得以重现。2019年,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团队及潜水员也前往现场考察,进一步验证了船体断裂和沉没的方向。这些科学细节为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
此外,方励特别提到他对观众观感的重视,反对过多煽情或过度扮演,以免削弱影片的考古性与纪实性。他主张返璞归真的风格,力求在观众体验与作品真实性之间取得平衡。方励不断强调,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影片的第一位观众,由此对影片效果反复实验、精益求精。比如电影的收尾选择上,回舟山岛祭祀的场景本没有在剧本中设定,却成了最自然、最感人的结尾,赋予影片仪式感和情感表达。纪录片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添加内容,最终找到真正的“结尾”。虽然结构可能不完美,但它蕴含的真实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纪录片独特的魅力所在。
讲座之后,方励与北大的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探讨的重点集中在电影理想与商业平衡、纪录片制作及美学等方面。通过方励的经验分享,大家看到了他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创新手段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例如,他探讨了知名演员蕴含的传播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对其利用提升影片的宣传效果,在商业考量与艺术理想之间找到平衡。方励在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的传授讲解过程中,展现了他对中国电影文化的独到理解,也体现出他在电影行业中践行理想的智慧和韧性。
在谈及纪录片的创作时,方励提出“纪录片没有规矩”的观点,打破了人们对纪录片的传统印象,表现出他对内容自由表达的重视与灵活性。这一理念折射出方励对影像表达的不拘一格,以及他对纪录片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