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2日-23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期间,国际、国内知名儿童影视业界资深专家学者齐聚泉城济南时光艺术之城,开启“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儿童影视教育”系列论坛。此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遵循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2018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论坛分为“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优化”“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儿童电影创新发展”“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三场论坛,通过论坛分享与交流为中国儿童电影创新活力与儿童影视教育建言献策,共同探寻儿童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注重中国审美的国际呈现
和中国故事的时代表达
首场“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优化”论坛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动画研究院研究员郑虎主持,来自国内动漫产业的六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优化”做了主题发言。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剑平作为中国西班牙合拍动画片影片《守龙者》导演,为听众生动讲解了《守龙者》中国翼龙创作过程和影片中西合作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导演速达以“小观众大世界——美影如何创作吸引儿童的动画”为题目分享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建伊始以来的创作经验。
央视动漫集团创作二部主任刘峰宇以“新大头儿子”系列亲子动画电影的创作经验为主题,从“大头IP的成长”“观众群体的成长”“创作团队的成长”三个方面讲述了1995-2024各年度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创作历程。
中影动画公司总经理助理、动画电影制片人杨立贺做了“动画电影的中国审美与国际呈现”的主题发言。他交流分享了动画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关键因素,表示动漫作品需要强化政治意识、创新意识和外宣意识,增强动画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做好中国审美的国际呈现和中国故事的时代表达。
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CEO、奥飞动漫玩具(今奥飞娱乐)的奠基人之一胡勇认为动漫内容的创作和产业布局的策划以及产品设计要同步启动。产业化思维必须贯穿在整个动漫内容创作过程之中。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启忠以“童年哲学视阈下的动画特质与合家欢动画的艺术传达”为发言主题,分享了动画本体属性应该是儿童文学的共通性特质,孩童们的智慧灼见才是童年哲学的本真以及不断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动画的底层路径。
AIGC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月22日下午分论坛以“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儿童电影创新发展”为主题,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镇主持。论坛以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为切入口,七位中外嘉宾深入讨论人工智能从辅助教育发展到生成式教育,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在儿童电影教育的应用等重要课题。
国际儿童青少年电影中心主席(CIFEJ)瓦西里斯·卡拉米萨尼斯(希腊)在“人工智能与动画:无处不在的联系”的主题发言中赞许道,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人工智能在动画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中国在这一领域不仅是技术,创意也是非常领先。同时,他也提醒大家必须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创作主体性,研究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和道德伦理问题。
欧洲儿童电影学会总编辑、欧洲儿童电影学会内容和交流主管格特·赫尔曼斯(比利时)发言主题为“人工智能:对于孩子是无穷的世界”,他认为人工智能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他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目前在电影的每个制作阶段AI都被广泛使用,如何平衡创造性和技术性,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上海大学文学院、外语学院双聘教授,创意写作、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谭旭东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代儿童影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时,表示儿童戏剧影视艺术的未来发展将是从主题创作到艺术自觉的创造。儿童电影的创作要回归儿童,寻找童心,保留对童年生命的深情关注。他建议通过语言学、叙事学的理论视角深入研究,构建未来的创作模型。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赵益在分享跨模态儿童电影制作中的文化主体性思考时谈到,跨模态生成与电影制作变革经历了从跨模态到“语言学+遗传算法+机器算力”再到近未来AIGC电影制作的变革。她认为0到7岁的孩子,7到15岁的孩子,随着认知阶段的变化,对于文化的识别、自主文化的选择和培养将会一定程度地受到AIGC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但不可否认,可能也会有一些危险和负面的问题。
快手研究院研究员农雅晴分享了从可灵看影像生成的未来的主题发言,她谈到可灵AI初步满足了创作者、消费者、生态伙伴以及社会各界等对于真实影像级视频生成大模型的要求。未来,AIGC在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深化,不仅有望在故事短片、动画教育等内容生产和商业化上取得更多突破,还将在数实融合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腾讯AI Design Oteam负责人任婕就AIGC虚拟创造做了主题发言,她展示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示大家必须注意到,尽管AIGC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人的情感、经验和直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AIGC与人类创作者的合作模式才是未来的关键。
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儿童国学院“儿童电影教育”项目负责人凌蓝就智能技术赋能儿童电影教育创新谈到,智能技术提高了儿童电影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增强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丰富了儿童电影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了儿童电影教育教学成果创新,加强了儿童电影教育课程评价创新,对促进儿童电影教育活动的普及共享和国际化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挥儿童电影
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0月23日下午分论坛以“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为主题,由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天津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杨爱君主持,她表示安全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此次电影展论坛聚焦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这一主题具有开创性意义。儿童电影以其生动形象有趣的特性,在把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学武做了“新课标”指引下的电影与儿童安全教育的主题发言,她说,在新课标中,应该着重把安全知识放到具体的情境里帮助孩子们理解。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创造艺术形象、展现艺术美感,增强形象思维能力等。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科普部副主任张元朴就“撒播安全的种子,守护祖国的花蕊”做了交流与分享。她通过三组数字“991、973、982”直观介绍了应急管理部在安全宣传方面的工作实践经验,并提出“儿童才是安全教育的切身实践者与监督者”观点,认为儿童电影可以更好地传播安全知识。
国家一级导演、编剧、艺术指导黄健中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就“儿童电影的心灵安全”这个主题,黄健中以曾经担任《小兵张嘎》场记的体会为切入点,动情讲述了“要想做好儿童电影,就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儿童里去,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提出“影视作品助力青少年安全教育,共建可持续发展韧性家园”的观点。他讲到,“儿童电影不仅可以传授安全知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世界变化之快,一定要不断创新,利用像电影之类的“工具”,落实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
中国内地制片人徐千雅则聚焦于光影中的成长密码,探索儿童电影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启示。她通过自身制片《乔治娅》的经验,分享了儿童电影在安全教育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好的儿童电影,激起每个人内心最温暖的阳光,照亮儿童。”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委会副秘书长张骥带来了海淀区教委国内首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百校百剧”及其衍生影、视、课教育的经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电影教会我们梦想,而安全就是守护我们每一步的保障。”
(李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