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河南省电影局主办的电影《野孩子》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建东,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中宣部电影剧本中心规划策划室一级策划田宝锋,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孙承健,《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李春利,《文艺报》编审高小立,影评人谭飞,河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王宏琳、副处长黎宁,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尚蔚等电影界专家学者与《野孩子》导演殷若昕,制片人吕旭、翟元堃,领衔主演王俊凯,主演陈永胜等主创人员齐聚一堂,就影片的社会观照、艺术表达、影像风格等展开研讨。中国影协网络信息处处长王纯主持研讨。
2019年11月,吕旭在网上看到了马亮和轩轩的故事,并萌生了把它拍成电影的念头,“我是农村出来的,小的时候认为这些人和事都是常态,考上大学来到大城市后才发现很多人其实对这个人群很陌生,我就想讲一个故事,让更多观众能够看到。”
创作过程中,殷若昕希望用直面真相,但真挚、真切地诉说,去呈现片中人物和他们的世界,“我们尽量做到不审判、不猎奇、不渲染、不空喊口号,希望镜头能够像内心显像仪一样尽力去刻画这群角落里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冷暖悲喜、情感与生命的温度。”
9月13日,《野孩子》上映,截至目前票房已达2.41亿元,超过600万人次观众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其中不少都被片中的温暖与真实所打动。
王俊凯表示,《野孩子》传递出的社会关怀让他很触动,“我本身很喜欢现实题材作品,我觉得它为我们青年演员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和表演空间,能够让我们以角色为媒介,将社会中那些平常不被大多人关注的部分呈现在观众面前,关注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为了塑造好马亮这个角色,王俊凯提前进组体验生活,拍摄过程中也和导演进行了充分沟通,“随着拍摄时间的推移,马亮也像是住进了我的身体里,我完全能够共情到他的喜怒哀乐,也能够去理解他的无奈与坚持。”
《野孩子》揭示了一个常被遗忘的社会角落。创作团队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厚的人文关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肯定了《野孩子》的现实主义力量,他表示,影片继承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表达,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新的内容。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建东赞扬了演员的表演和影片的主题,也肯定了青年演员对于现实题材的赋能作用。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野孩子》还原人生百态,遵从生活的真实面目,展现出加速的现代社会主义不断嬗变的伦理关系,还原了普罗大众所面临的多元道德问题,是一部主题突出,故事具体,视角敏锐的好作品。
也有专家对影片的主题、立意和剧本印象深刻。大家认为,影片以细腻的艺术手法,剖解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观众既能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感受到“隐蔽角落”的生命力量与边缘群体的内在世界,也能跨越社会身份的鸿沟,与角色建立起深刻的共情纽带。
中宣部电影剧本中心规划策划室一级策划田宝锋表示,《野孩子》实现了国产电影题材领域的突破,在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把握上作出了很大的尝试。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孙承健赞扬了影片故事的切入点,“影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相信大多数观众会对这些无家可归的儿童融入更多的思考”。《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李春利用“冷漠与温暖”“善良与邪恶”“家庭和社会”“罪恶与救赎”“残酷与浪漫”等关键词对电影进行剖析,她呼吁电影创作能更多地反哺生活,给予社会边缘群体更多关注。《文艺报》编审高小立坦言:“《野孩子》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作品,既展现了人文关怀,也做到了用情感打动观众。”
影评人谭飞认为电影关注了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弱势,他还是赞扬了导演的创作巧思、演员的细腻表演和真实的置景美术。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处长王纯将《野孩子》比作太阳花,“它努力地吸收阳光,去散发温暖和善意,相信影片带来的温暖,会照耀到那些‘野孩子’身上,让更多的孩子被看见。”
《野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河南省电影局的大力支持。研讨会上,河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王宏琳表示,影片通过独特视角和细腻笔触深刻展示了“事实孤儿”群体,有非常高的现实价值。河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黎宁和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尚蔚也在会上对影片的人物塑造、电影基调和艺术感染力表示了充分认可。
电影《野孩子》由河南元气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上狮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陵光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元气娱乐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胜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之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泰阁电影有限公司、上海是船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乐乐陶陶(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创维酷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河南省电影局指导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