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以传统技艺、表演、礼仪、口头传承、社会实践、庆典、节日等形式传承并延续的文化遗产。其中,非遗舞蹈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非遗舞蹈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媒体视域下的数字化传承策略应运而生,成为非遗舞蹈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非遗舞蹈数字化传承的意义
非遗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非遗舞蹈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其次,非遗舞蹈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技艺和工艺的传承延续。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可以促进传统技艺与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品、服饰、乐器等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品的生命力。此外,非遗舞蹈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如孝道、忠诚、勇敢等。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最后,非遗舞蹈作为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团结的精神。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融媒体视域下非遗舞蹈数字化传承策略
第一,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非遗舞蹈数字化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传统舞蹈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首先,通过视频录制传承非遗舞蹈。通过视频录制,可以将非遗舞蹈的表演过程、表演形式、技术技巧等内容进行记录和呈现。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保存传统舞蹈的精髓,而且也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和认识非遗舞蹈,进而激发他们对非遗舞蹈传承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非遗舞蹈体验。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用户可以仿佛真切的置身于舞蹈表演现场,与舞者互动,感受舞蹈的魅力。这种形式的舞蹈体验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也可以拓展舞蹈表现形式的边界,推动非遗舞蹈传承的创新发展。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时直播和互动,这样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参与到非遗舞蹈的演出和教学中来。通过在直播平台上进行非遗舞蹈演出、非遗舞蹈教学课程等内容的实时直播,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拓宽受众群体、增强非遗舞蹈传承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然后,建立非遗舞蹈文化研究平台,为非遗舞蹈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学习、交流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发布非遗舞蹈文化研究成果、组织学术研讨会、提供研究资源等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非遗舞蹈文化的深层研究和交流,推动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最后,要进一步加强同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有效扩大非遗舞蹈的传播范围。可以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上开设与非遗文化、非遗舞蹈等相关的节目或者栏目,以此来向更加广泛的受众传播非遗舞蹈。
第二,创新营销策略,拓展传播渠道。一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当下热门的网络平台,开展非遗舞蹈的营销推广。通过发布有趣的舞蹈视频、舞蹈教学课程、舞蹈比赛活动等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参与,拓展非遗舞蹈的传播渠道。二是与影响力较大的明星、网红等合作,进行非遗舞蹈的推广。通过明星和网红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将非遗舞蹈的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群,以此来拓展非遗舞蹈的受众群体。例如,东方甄选作为当下热门的直播带货平台,不仅带火了当地热门的商品,而且在传播非遗舞蹈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其抖音账号中发布的河北民俗舞蹈《井陉拉花》、吉林非遗舞蹈《阿里郎》《长鼓舞》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三是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拓展非遗舞蹈的传播渠道。可与音乐、时尚、影视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打造跨界艺术作品,将非遗舞蹈的元素融入其他领域的作品中,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例如,深圳龙华区原创舞蹈影像作品《麒·承》在2022年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该作品中的演员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船坑舞麒麟共舞,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四是结合当地文化和地方特色,进行非遗舞蹈的推广。可利用当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场合,展示非遗舞蹈的魅力,吸引更多当地民众和游客关注和参与,增加非遗舞蹈的传播渠道。总之,通过以上创新营销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拓展非遗舞蹈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和参与,做到切实有效的推动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培养新生代非遗舞蹈复合型人才,促进非遗舞蹈的数字化传承。激发青年参与非遗舞蹈传承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年群体是传承非遗文化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接班人。首先,要加强对于青少年以及舞蹈专业院校学生非遗舞蹈专业性内容的传授。一是在学校、社区青少年文化中心等地开设非遗舞蹈教育课程,向广大青少年以及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传授非遗舞蹈的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这些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涵非遗舞蹈的历史文化、舞蹈动作、音乐、道具以及表演形式的风格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非遗舞蹈的精髓。二是可以定期组织专业以及非专业的非遗舞蹈类比赛和演出,为广大青少年以及舞蹈专业的学生提供展示舞蹈才华的舞台。通过比赛和演出,激发学生对非遗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其次,要有效提升青少年对于非遗舞蹈的数字化创新传播技能。非遗舞蹈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对于后期视觉效果的艺术化处理。要加强对于青少年在摄影和剪辑等专业数字化技能方面的培养,尤其是要对慢动作、快速剪辑、3D技术以及视觉特效等技能进行培训,让学生能够在借助互联网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有效进行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坚实的中坚力量。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非遗舞蹈数字化传承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融媒体视域下的数字化传承策略,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文化,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率,激发青年参与热情,推动非遗舞蹈传承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