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指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性、客观性的表达;“戏剧性”情节突出电影情节的矛盾和冲突,带有一定悬念。电影《给我翅膀》由真人故事改编而成,有原型人物和原型故事,而且人物经历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但电影毕竟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导演在拍摄电影时突出了电影的“戏剧性”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观众注意力。
人与自然的讨论。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关乎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不计后果地向自然索取,侵占自然的空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电影《给我翅膀》中最鲜明的主题便是对人与自然的探讨。电影中的原型人物是法国的一位气象学家克里斯蒂安·穆莱克,他培训一群失去双亲的天鹅,拯救濒临灭绝的野鹅。导演尼古拉·瓦尼埃也正是看到欧洲野生鸟类的日渐消亡以及在屡次探险中发现生物物种的日渐消失,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在影片中,导演遵从写实主义原则,同时又以“戏剧性”情节突出社会现实问题。柯斯提安向巴黎博物馆提出为了拯救物种,保护雁鸟所研究的迁徙路线计划项目被否决;之后柯斯提安私自加盖公章也为剧情设下埋伏,这一行为是否会被发现?后续将如何推进?计划能否成功?影片中,政府不愿意出资援助这一项目,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失业问题重要。在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第一次出现冲突。究竟是拯救濒危物种重要,还是解决失业问题重要?政府的做法无疑是偏向后者。之后第二次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出现的冲突则是城市扩张影响到湿地和野雁栖息地。电影中最激烈的冲突则是以约翰森为首的政府准备抓捕白额雁时与它的保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政府代表官方力量,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况下,这是一场官方政府与个人之间的较量。政府代表的又是持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唯经济发展为首的一方;雁鸟保护者代表的是自然保护者对人类和工业经济的对抗。而白额雁的守护者阴差阳错地由父亲变为儿子托马。在此,电影“戏剧性”情节达到高潮,一个14岁的少年,甚至还没有独立驾驶过飞机的孩子能否独立驾驶飞机克服自然和人为困难带领雁鸟飞越重重障碍安全返回。电影中反映出的是白额雁的消亡,这是环境问题之一,但是推而广之,不仅仅是白额雁,还有更多鸟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城市环境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猎人猎杀等是很多物种都在经历的。而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不仅会造成物种消亡,还会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各类灾害。
孩子成长教育的讨论。影片开头以孩子打游戏揭开序幕。如今的孩子离不开电子产品,他们出生于“Z世代”,是数字技术的原住民。电影中开头出现的托马沉浸于电子游戏,母亲喊他根本听不见,只能拔了网线,孩子则立马有所反应,而这是当前绝大多数孩子的状态。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教育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电影所制造出来的“戏剧性”情节则是由于母亲工作的原因,孩子必须去到乡下和父亲一起生活度过暑假,但是乡下没有网络,孩子没办法继续玩电子游戏,没办法“冲浪”。此处,影片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这样一个习惯了网络和电子游戏的孩子如何在乡下与父亲和谐相处。孩子在被迫断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和消遣的情况下先是被动地了解鸟的知识,去接触鸟类、亲近大自然。而后,孩子从“要他做”变成“我要做”,萌生出对鸟类安全成长的责任感。之后,从托马成为白额雁的“妈妈”,他便自己对自己有所要求,背负了使命和责任。照顾它们的饮食起居,带领它们认识安全迁徙路线。托马之后的成长来自于他与企图抓捕白额雁的约翰森为代表的官方人员;来自于他一个未成年人想要守护白额雁的决心与成年人之间的对抗;来自于他的自我蜕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他要克服自己的胆小懦弱。影片的后半部分最激动人心的无疑是托马的这一举动能否成功。影片中的所有人员以及影片外的观众都想要知道这个14岁的男孩是否能够带领雁鸟们安全回来。在影片中最大的阻力无疑是政府官员企图抓捕白额雁,对托马的行为造成阻挠。此外,在他飞行的过程中还遇到了父亲的犹疑,父亲出于对儿子的保护想要放弃这一计划,但是托马没有轻易地妥协,既然已经做了,托马便要坚持到底。在飞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托马是在危急之下起飞的。飞行过程中托马要克服自己对驾驶不熟练的客观因素的障碍,还要克服极端天气带来的飞行不稳的危险。影片以一个网瘾少年脱网并冒险的故事情节建构起孩子成长教育的主题探讨,兼具写实和戏剧性。
家庭教育的讨论。影片中还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问题,有孩子对于父母的对抗,有亲子关系的疏远,有父亲和母亲之间不同教育观的讨论,有代际传承的问题。“家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孩子们问题百出,抗压能力弱,心理问题突出等,都与家庭教育不可分割。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将孩子永远保护在“象牙塔”中,让孩子变成温室的花朵,没有一点抗压能力,或者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无限满足孩子的各项无理要求,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对孩子缺少陪伴,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优越的物质条件便是对孩子的爱,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引导。有的父母言行不一,没有起到榜样作用,还要求孩子要言必行、行必果。种种矛盾和冲突暴露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影片开头便是母亲拔掉网线来达到与儿子对话的目的,在餐桌上母亲的安排与孩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不愿意和母亲交流,母亲也没有事先与儿子沟通,听取儿子的想法,造成家庭矛盾的爆发。在有如此冲突的情况下,孩子去到乡下与父亲的相处是否能够和谐。从影片中刚开始的父亲和儿子的相处可以感觉得到父亲和儿子之间并不亲近,在一定时间内父亲对于儿子的成长教育是缺失的。巧妙的是电影通过孩子与白额雁的亲近,将孩子对于母亲的对抗和对于父亲的陌生都消解于借助白额雁与父母的交流和相处机会中。影片中戏剧性的一幕是刚开始母亲的不放心转化为父亲的担忧,母亲由开始的不同意变为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父亲和母亲的意见不合最终被孩子的勇敢和担当所打动,变成孩子最坚实的后方依靠。而儿子托马从父亲手中接过飞机,开始自己驾驶飞机带领白额雁飞行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代际间的传递教育。以父亲为代表的父辈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责任传递到下一代手中,由下一代肩负起自然保护的责任。正如影片中所说,土地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后代子孙借来的。导演将剧情设置为父子间的传承,升华了电影主题的寓意,将自然保护的主题拓展到代际传承中,具有启迪意义。
(作者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