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喜剧电影表演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瞩目,发展步伐虽然没有一帆风顺,却也始终稳健前行,塑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态。从1920年至1940年,我国电影业经历初步的繁荣期,郑正秋、王人美等人的喜剧电影,展现出我国喜剧电影的初步形态,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角色塑造、幽默表达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和深远影响。在今后漫长的沉淀中,我国喜剧电影表演在继承早期喜剧电影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新方式作出创新,书写新式的喜剧篇章。
我国喜剧电影表演的传承
在当今构建中国电影表演体系,乃至培育和发展中国电影表演学派的宏大研究背景下,电影学者们正从多维度和多视角对电影表演进行深入探讨与详细总结。其中,类型电影是其特别关注的重要部分。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中国喜剧电影及其表演美学不容忽视。纵观中国喜剧电影史,从早期的滑稽短片到现实主义喜剧电影,从讽刺喜剧到黑色幽默喜剧,均能清晰看到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延续和传承。
角色塑造的延续。中国喜剧电影表演在角色塑造方面深深扎根于传统喜剧表演的典型角色和性格特征中。在早期喜剧电影中,常见的智者、愚者、富者、贫者等角色凭借夸张的表演手法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深受观众喜爱。而现代喜剧电影在继承这些传统角色的基础上,赋予这些角色以更多时代感和现实关联,使角色更加饱满、立体。同时,保留传统喜剧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例如,现代喜剧电影中智者角色的智慧呈现出多层次特征,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体现为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理解。
表演风格的传承。中国喜剧电影表演的艺术风格,在漫长发展历程中既深受传统戏剧和喜剧小品的影响,又不断吸收新时代文化的精髓,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早期喜剧表演重视夸张的身体语言、生动的面部表情、特色的方言语调,以充满活力与趣味性的表演风格直观有效地传递喜剧效果,引发观众共鸣。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和观众审美的变化,当代喜剧表演开始探索多元化的表演风格,如自然主义表演、即兴表演等,倾向于在保持夸张表演、幽默对白等传统技巧的同时,将更多现代流行文化元素和日常生活场景融入表演中,丰富喜剧电影表演,触及现代观众的情感。
情感表达的深化。早期喜剧电影通过夸张的表演和生动的情节,搭建出一个充满欢笑的舞台,其中不乏对人物间复杂情感的探讨。随着时代演进,现代喜剧电影在继承这些传统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情感层次、提升情感真实性。现代电影制作人更加注重在轻松愉快的喜剧表面下,探索更加深刻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象,使得喜剧电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同时,现代喜剧电影还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刻的社会话题,如城乡差异、代际沟通、性别平等等,使得情感表达更具时代感和社会价值,帮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外,又能对现实生活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我国喜剧电影表演的创新
伴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观众审美的不断升级,我国喜剧电影表演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体现在演员和创作者们不断挑战传统喜剧表演边界,以新颖的视角和表演技巧丰富喜剧电影表演形式;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喜剧元素、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把握,使观众获得既有文化深度又能引发共鸣的喜剧体验。
表演艺术和技巧的革新。在当代电影制作日益成熟和观众审美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传统喜剧表演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受众对于喜剧电影艺术的需求。在当代喜剧电影表演中,创作者不再仅仅追求表面的笑料,而是更加注重融合角色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的情感表达。电影创作者们通过大量情感细腻的对话、微妙的面部表情来传达角色内心感受,使得角色更加丰满、立体、真实。相较于早期喜剧直接的笑料,这种非语言的表达往往更能触及观众内心。比如,《我不是药神》中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通过眉头紧锁、微微颤抖的嘴角等一系列精细的微表情,展现出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波动,其中既有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也有内心面对死亡的脆弱和恐惧。同时,我国喜剧电影表演的创新还体现在创作者们不断尝试将戏曲、戏剧、舞台剧等艺术形式融入喜剧表演中,通过跨界的艺术手法拓宽喜剧电影的表演边界。比如,《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借演员身份将表演从银幕内搬到银幕外,通过小品、综艺、真实生活和电影等跨媒介叙事和跨媒介表演,拓宽我国喜剧电影表演的艺术边界,带给观众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喜剧体验。
人物角色塑造的转变。人物是电影和戏剧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早期喜剧电影往往围绕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或具有显著个性特征的大人物展开,或是为了塑造正面的人物形象或是歌颂现实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如《三毛从军记》《二子开店》《顽主1988》等。伴随着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转变,我国喜剧电影在原有基础上作出突破,转而聚焦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研究,甚至是“边缘化”的小人物,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塑造来“以小见大”地揭示社会主题。例如,《疯狂的石头》《缝纫机乐队》《有话好好说》等喜剧电影,围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以“小”的心酸悲喜展现“大”的社会主题,从而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互动与观众参与的创新。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喜剧电影表演方式正在被动态化、交互式的表演所替代。在现代喜剧电影表演中,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已成为提升电影作品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关键。演员与观众之间可借助数字技术打破传统“第四面墙”,实现直接对话,赋予喜剧电影以新的生命力。一方面,随着AR、VR等技术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和普及,喜剧电影呈现出交互化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银幕电影,VR影像打破了蒙太奇这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现代电影叙事模式,将视觉的选择权交给观众,使得观众不再受限于导演设定的视角而进行主动探索,并与导演共同完成画面内容的呈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发展也进一步拓展了喜剧电影表演与观众互动的边界。演员们在电影之外可利用社交媒体发布与电影相关的幕后花絮、角色Vlog等内容,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为电影的宣传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喜剧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创作思维。
综上所述,我国喜剧电影表演在继承传统喜剧电影表演美学的基础上,结合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书写新的喜剧电影篇章。面向未来,中国喜剧电影创作者将持续在尊重传统、继承经典的基础上,以创新的姿态对中国喜剧电影表演艺术形态进行探索,从而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观众口味和审美趋势的喜剧作品。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