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映的儿童片《踢出个未来》,以湖南省常德市石门五小足球队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光影交织,展现了一群农村孩子在足球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披荆斩棘,勇敢逐梦的励志成长故事,彰显了我国儿童有志向、有梦想、敢奋斗的时代精神。该片由湖南万一文化有限公司等出品,青年导演刘宁执导,荣获2024“金童象”儿童电影周“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年度优秀影片”荣誉。然而,截至10月12日,该片累计票房约120万元。这样的票房成绩不得不使人深思:这部儿童片为何没能成功“出圈”?
根据观众对影片的观影反映以及影片文本和营销情况来看,笔者将该片的不足之处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主题表达过于同质化,未能推陈出新。《踢出个未来》作为一部儿童影片,积极弘扬了新时代儿童发展应遵循的价值理念,传递了良好的时代精神,能够激发儿童奋力拼搏,勇敢逐梦的动力。但“热血逐梦,励志成长”这一主题在儿童影片创作中似乎已经成为一道“家常菜”,与此主题类似的影片还有不少,如《骄傲的少年》(2020)、《点点星光》(2021)、《黑鹰少年》(2022)、《八角笼中》(2023)、《破冰少年》《屋顶足球》(2024)等。这些影片除《八角笼中》外,大都未能获得良好反响。
此类影片在主题表达上比较套路:人物有梦想但现实差距太大—身体或精神受挫—通过外界帮助和自我奋斗—完成梦想。这种套路化的设置容易让观众一看开头便知道结尾,给人一种索然寡味之感。《踢出个未来》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个套路,存在着主题表达同质化的问题。把这部影片与今年4月上映的《屋顶足球》做对比,不难发现其主题、人物以及矛盾设置的“雷同”之处,未能充分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其二,情节设置不切实际,缺乏生活质感。《踢出个未来》因其情节设计生硬牵强,细节处理不够严谨,从而使影片缺乏生活质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踢出个未来》这部影片中,许多情节设置过于理想化,如退伍军人成为足球教练的身份设定,见义勇为、英雄救美的情节安排,使影片呈现出一种不切实际之感。影片中教练的情感故事遭到不少观众“吐槽”。有观众评论道:“电影如果能单纯点,聚焦教练和队员们之间的关系、成长、球队的一步步发展就好了,女老师的部分比较生硬、尴尬,看不出和球队有什么必要关联。”
《踢出个未来》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农村。该县被称为“武陵门户”与“潇湘北极”,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丰富资源和深厚文化为一体的地方。但影片几乎没有表现这些元素。片中塑造的这群农村儿童虽带有一种强烈的“蛮力”与“野性”,但他们却说着一口不带一丝口音的普通话来进行对白,在听觉层面上显露出一种违和感,从而影响了角色形象的立体性、真实性。在服化道的设计上,该片用力不够,人物身上毫无农村生活的痕迹,让不少观众觉得“虚假做作”。
其三,宣发营销不到位,曝光度不高。《踢出个未来》在宣发营销方面投入不够,是这部影片票房数据惨淡的重要原因。通过猫眼影片数据分析,影片从开机到上映以来,共制作了74个营销事件,都没能给影片的曝光度带来明显的提升。营销渠道主要是抖音、微博、小红书和微信短视频等媒体社交平台,仅从抖音的营销宣发数据显示上来看,其发布的预告片、花絮等视频的累计话题播放量为240.4万,累计官抖获赞量为5.9万,引流效果不佳。
《踢出个未来》档期时间安排不妥。2024年9月国足在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中惨败,让无数球迷心碎不已,许多足球爱好者对“足球”题材的电影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网友评论道:“片方也真是足够勇敢,难道他不看足球赛吗?”同时其在影院的排片量不高,且影片上映时间临近国庆档,容易被其他主流影片的曝光度覆盖。首映当天在全国共排片2897场,排片占比与上座率仅为0.6%。笔者所在的城市只有两家影院上映了该片,且所看场次几乎没有观众,可见片方在影片的宣发营销上没有下足功夫。
《踢出个未来》票房成绩如此不佳,但在2024年国产儿童片内地票房榜上居然位居第二,相比《少年先锋》《我不是天才》《金色少年》等儿童片的票房成绩,结果已算较好。从整体上看,儿童片依然是整个电影创作中较为薄弱的一环,目前许多儿童片创作仍存在与该片相同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思考,儿童片如何才能做到“叫好又叫座”呢?笔者认为不妨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加强政策引领,助推儿童片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有40部左右的儿童片产出,关键是要提升儿童片的精品数量。一是要鼓励儿童片精品创作。有关部门应该深入市场调查,根据我国儿童片发展状况,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支持举办儿童电影节展,鼓励儿童片精品创作。二是向中小学生重点推荐儿童片要常态化。1996年教育部等部委成立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后,每年分两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影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但近几年推荐批次有所减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推荐。需持续开展影片的推荐工作,并适当提升优质儿童片推荐比例,让儿童片拥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小学生视野。三是强化政策执行带动儿童片创作。2018年12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儿童片的创作。但从目前来看,这个文件在很多地方未能得到贯彻落实。有关部门要有效监督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儿童片在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秉持匠心精神,促进儿童片创作。儿童片作为一种具有多重教育意义的媒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所以创作者们首先要勇于探索新题材,新视角,新表达。积极进行儿童片题材创新,丰富其主题内涵,努力避免主题表达同质化现象。其次要让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儿童。大胆地对于生活中的地方方言、人文精神、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创新性表现,提升生活质感。按照儿童的审美特性创造出属于儿童片独有的艺术价值,为观众提供新颖优质的审美体验。最后要重视通过技术的运用来提升儿童片的感染力。紧跟影视技术发展前沿,巧妙运用VR、AR、XR等影视制作新技术,为儿童电影的呈现方式寻找更多的可能,给予观众新的视听体验,创作出更多令受众喜闻乐见的儿童片。
第三,强化产品思维,激发儿童片潜力。要发挥儿童片真正的价值,一是要加大宣发力度,紧跟观众的需求变化,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调研,做好营销预算,充分使用好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发挥其权威性,增加电影的曝光度,让儿童片更好地进入大众视野。二是要疏通放映渠道,利用好政策性资金补贴,探索由教育经费兜底进行,“大手牵小手,观影有折扣”等相关的推广活动。儿童片还要把握好教育与影视的密切关系,提升儿童片公益放映效果,让校园院线、社区公益放映等辐射广大受众。利用电视台的影视频道以及“爱优腾芒”等众多流媒体平台,做好分线发行、分众发行的工作,给儿童片争取更多的放映空间。三是要紧跟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儿童片海外市场。不断学习国外儿童片营销方式,利用跨国际传播手段,将体现我国民族性的优质儿童片,远销国外,传播好中国儿童的故事,使中国的儿童片获得全球观众的认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优秀的儿童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承担着引领我国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我国儿童成长成才的重任。《踢出个未来》等儿童片面临的状况,值得电影行业高度重视。电影创作者要以此为起点,用光影的力量,创作出更多抓得住时代精神主流,跟得上观众需求,经得起万千目光审视的叫好又叫座的儿童片。
(刘汉文,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邹洪辉,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