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今年6月荣获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其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表现手法深深打动了观众。它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纪录片,展现了个人与历史、家庭与社会交织的复杂情感。通过这部影片,导演不仅描绘了一位年长女性的生活,还通过她的故事折射出时代变迁的痕迹,家庭结构和个人生活方式的变迁,更是通过镜头和叙事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性与哲思的世界。影片通过描绘胡阿姨日常的琐碎时光,将时间与空间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呈现一幅静谧而深刻的生命画卷。
胡阿姨原本是一名会计,因替人担保背负了很多债务,与丈夫离婚后,她到了十八梯,靠每天拾荒来“救赎”,她还经营了廉价旅店。十八梯曾是有名的“城中村”,生活环境恶略。影片记录了她每天从十八梯走到繁华的解放碑,捡拾废弃物,并把一些奇奇怪怪的物件带回装扮她的花园。彩虹伞、马的雕塑、巨型泡沫蘑菇,胡阿姨在繁华城市里的垃圾堆里打造她的花园。影片横跨了9年,花园、住店的人,在这时代变迁中的沉浮,十八梯与周边商业 CBD 间的巨大反差,都被记录着。如今,十八梯成了重庆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并成为不少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 诗性节奏
——时空交织与生活厚重感
《胡阿姨的花园》以慢节奏的叙事方式展开,细腻地展示了胡阿姨的日常生活。影片在描绘她的花园时,镜头语言显得平静而富有诗意,带有一种沉浸感。导演通过长镜头、特写镜头等方式,展现了胡阿姨的面部表情和手上的细微动作,这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循环的思考。
慢节奏的处理与胡阿姨的生活状态相呼应,观众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中,逐渐进入胡阿姨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处理方式与许多现代快节奏、信息过载的纪录片形成对比,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对静谧生活的渴望。
随着影片的推进,观众逐渐从胡阿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她情感的变化与过往记忆的涌现。尽管影片整体保持着一种平缓的节奏,但在情感层面上,影片的叙事是逐步深入的,通过不断揭示她的家庭历史、个人回忆,叙事的情感层次逐渐丰富。这种缓慢且沉稳的叙事节奏不仅符合纪录片的主题,也帮助观众从容地进入胡阿姨的世界,体验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体悟生活的深度与厚重感。
胡阿姨的花园是一个用各种废弃物拼贴的花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也象征着记忆和情感的栖息地。这个花园似乎在时间的流转中固定不变,但通过胡阿姨的手工栽培和修葺,观众可以感受到她在这个空间中的努力。影片通过对花园的细致描绘,将其变成了一个叙事的中心,连接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种对空间的强调让观众感受到空间本身所承载的情感和历史。
▶ 视觉美学与象征意义
——生命的诗性流动
影片的视觉风格十分独特,尤其是对花园的表现充满了象征意义。胡阿姨的花园不仅是她的生活空间,也是她心灵的寄托。花园中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还有胡阿姨拣回的各种物品,都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衰败。
花园在影片中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代表着自然与生命的内在联系。胡阿姨通过精心照料花园,展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同时,花园的静谧与美丽,也与外界的喧嚣和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影片中多次出现花园中的植物生长的特写镜头,导演通过这些微观的自然景象来展现时间的痕迹。与之相应的是胡阿姨在花园中默默劳作的身影,在导演的镜头下,却有着某种仪式感。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在静静地记录着时间,而胡阿姨则是这一时间流逝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这种视觉语言的诗性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描绘上,还通过对光影的运用进一步深化。花园中的光影变化,时间的交替,四季的轮转,都在导演的镜头中化为诗意的象征。光影的变化不仅仅是物理现象,它们也象征着胡阿姨生命的流转。影片通过光影的细腻运用,使观众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与静止并存,这种视觉上的诗意构建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诗性之一。
通过这种人与自然的交融,影片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胡阿姨在照料花园的过程中,也是在照料她自己的生命。植物的生长与凋零,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强韧,而胡阿姨的坚持与耐心,则象征了人类在面对时间和命运时的韧性。这种诗性的流动,让影片在表达生命主题时充满了哲思。
在这种内在的节奏中,观众逐渐感受到影片的情感核心。胡阿姨通过她的劳作、她与花园的互动,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诗性的节奏与声音来实现的,它让观众不需要通过语言就能体会到胡阿姨的内心世界。
▶ 情感张力与共鸣
——日常生活的诗意化表达
虽然影片的节奏较为缓慢,但它却充满了情感张力。胡阿姨的孤独感与她对花园的依赖形成了深刻的对比。在影片的结尾处,观众能强烈感受到胡阿姨的生活态度和她内心深处的渴望,这种情感上的深度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体生活的纪录片,更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影片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其简朴而真挚的情感表达,观众能从中感受到孤独、希望、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我选择的坚持。这些都使《胡阿姨的花园》成为一部发人深省、令人动容的纪录片。影片通过记录她不断打造自己的花园来疗愈自己,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影片也通过胡阿姨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引发观众对现代都市化生活节奏、消费主义等问题的思考。它提出了对都市繁忙生活方式的反思,鼓励观众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胡阿姨的生活方式虽然与主流都市生活格格不入,但影片通过“观察者”温和的叙述视角,避免任何形式的道德评判或引导性的叙述,不强加价值判断或试图改变她的生活选择,尊重并展示了她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坚定选择,让观众自行理解与感悟她的生活方式背后的意义。影片没有将胡阿姨的生活方式描绘为“异类”或奇特,而是以一种自然、平和的视角,细致地记录了她在现代都市中与众不同的生活选择,而不是将其与主流的现代都市生活对立起来。
胡阿姨的日常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时间的沉淀与接受。她在花园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与时间对话,时间在她的生活中悄无声息地流淌。影片没有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或戏剧性冲突来吸引观众,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腻呈现,展现出生活本身的美丽与深刻,这种处理方式让影片充满了平静的力量。这种静谧的日常生活,恰恰是诗性表达的核心所在,它让观众在平凡的细节中发现隐藏的美。
总之,《胡阿姨的花园》通过其诗性的叙事与视觉表达,创造了一个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世界。影片通过对花园、时间、日常生活的描绘,让观众在静谧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脆弱与美丽。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与声音处理,将胡阿姨的生活升华为一种诗性体验,让观众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深刻的美学意义。
这种诗性不仅仅存在于画面与声音中,它还通过胡阿姨与花园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这种诗性与情感的平衡,是该片最为动人的地方。胡阿姨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导演将这种平凡升华为一种对生命的礼赞。影片让观众在静谧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并通过对胡阿姨的凝视,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生命哲思。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