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第二次造访位于北京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之所以对这里印象深刻,是因为一只“北京烤鸭”。
“当我走进休息室,忽然想起来,我在这里吃过打包的北京烤鸭。想起来好吃的食物,才想起来过这里。”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尴尬,“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但是人类的记忆就是这样吧!”
对生活细枝末节的洞察,是是枝裕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从《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到《海街日记》《比海更深》《小偷家族》,是枝裕和以家庭题材电影,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他电影中的老宅里20年前的一道菜式、55年前的梅子树、定食屋、烟花大会和沿海而建的新干线“治愈”了无数中国观众。
在西方影评界,是枝裕和被视作上世纪90年代晚期“新日本电影新浪潮”一代“思想最为严肃”的导演。北大教授戴锦华评价他是“当代亚洲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今年,是枝裕和受邀担任“青葱计划”大师,是继著名演员蒂尔达·斯文顿之后的第二位青葱国际大师。在这个旨在扶持青年导演的创作计划主题影展启幕前,是枝裕和接受了本报采访。
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刁亦男、顾晓刚、钟孟宏三位中国青年导演的喜爱。是枝裕和透露,在日本他会有意识的跟青年创作者合作,西川美和导演的处女作《蛇草莓》就是他来做的制片。他自己不仅在大学里开设电影课程,还把新导演带到片场历练,因为“如果不在片场,无论如何都培养不出优秀的新人导演”。略显遗憾的是,目前日本还有没有完备的“人才育成系统”。是枝裕和鼓励青年导演,“不断去拍,在你没有意识到我要做我自己作品的情况下,你会拍出附带着自己色彩的作品”。
谈及新作进度,是枝裕和透露,新剧《宛如阿修罗》将在明年与观众见面。此后,他将投入到两部电影的拍摄中,青年电影人也会参与其中。
与青年导演合作
《中国电影报》:“青葱计划”是培养青年导演的计划,您个人会常与青年导演合作吗?
是枝裕和:我会有意识地跟青年导演合作。十年的时间,我在大学里开设一个关于电影的课程。从这个课程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好几届了。明年,我会有两部片子进入拍摄,其中两位制作人就是从这里毕业的,他们通过学习,进入片场,最后成为真正电影制作人。今后,我会继续坚持跟年轻创作者之间的合作。
《中国电影报》:日本电影界有什么培养新导演的计划吗?
是枝裕和:虽然,日本政府每年会给青年导演一些预算支持,但日本还没有非常完备的“人才育成系统”。
在我看来,培养新导演,必须要在片场进行,如果不在片场,无论如何都培养不出优秀的新人导演。我自己会把学生带到片场,让他们从助理导演或者制片开始做起,通过在片场的耳濡目染,了解拍电影是怎么一回事。
但这也是有前提的,首先要有时间有预算,如果我们大家在片场都是以16个小时的工作状态投入拍摄,那谁都没有培养下一代的余力。我希望在片场以更加放松的状态去拍摄。
《中国电影报》:很多青年导演一开始拍片的时候很喜欢模仿大师,您对这样的新人导演有什么建议吗?
是枝裕和: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导演。意识到自己在模仿,却拍出了杰作的导演有很多。而要拍出只有“我”能拍出的电影是非常难的,就像要哼出只有“我”能哼出的歌曲一样难。青年导演要找到自己色彩的唯一办法,是不断去拍,在你没有意识到我要做我自己作品的情况下,你会拍出附带着你自己色彩的作品。当你做了好几部的时候,就会有人发现你一以贯之的作者性,尽管对于作者而言,他可能并不知道,但那就是他的作者性。
社会题材电影
不能“忠实于现实”
《中国电影报》:今年是您的电影《无人知晓》上映二十周年,该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触及了尚未被广泛讨论的“遗弃”议题。作为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现实题材影片导演,针对这类影片的创作,您有哪些经验可以与青年导演分享?
是枝裕和:在处理社会题材的电影时,“忠实于现实”这句话是比较奇怪的,也很难做到。我拍《无人知晓》这部影片时,也没想过要“忠实于”这个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我想的是,我要怎样以此为原点,同时远离它,去创作剧本。关键是要发挥你的想象力,而不是只把自己从事件中看到的东西忠实地反映在作品中。现在拍社会题材电影,比20年前更难。
《中国电影报》:你有比较欣赏的中国青年导演吗?
是枝裕和:说到我比较喜欢的中国导演,贾樟柯就不必说了,他是前辈导演。新导演方面,我了解的渠道不是很多,我有三位比较喜欢的导演,一位是刁亦男,一位是顾晓刚,以及中国台湾导演钟孟宏。
《中国电影报》:现在许多大导演给青年导演做监制,您有这样的计划吗?什么样的剧本会打动您?
是枝裕和:在日本电影领域,还没有太多大导演给新人导演做监制。但在电视领域是非常多的,我是电视导演出身,以前拍纪录片,所以我知道这个传统,也会这样做。上个月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做展映的西川美和导演的处女作《蛇草莓》就是我来做制片的。我当时看到这个剧本,觉得非常精彩,就决定来给她做制片了。如果问我什么样的剧本最能打动我?我想,可能是对人的内心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和描写的剧本会打动我。
新剧《宛如阿修罗》明年上线
《中国电影报》:您早年是纪录片的拍摄者,这段经历为您后来的电影创作带来了哪些帮助?
是枝裕和:其实我拍纪录片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四年的时间。但是必须要说,我在当时触及的问题和拍摄方法确实是我的某种原点,因为它让我发现了两件事情:第一,镜头是有两面性的,当镜头对准了谁,这样的行为会对拍摄对象有某种暴力性,这其实是有一种危险的。
其次,拍摄纪录片让我明白了,镜头是用来发现的,镜头不是为了表现你内心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为了发现你还没有意识到,或者你已经意识到却隐藏起来的问题。当你把镜头对准自己的周围时,你会看到你的想象力此前没有触达的东西。
《中国电影报》:短视频的冲击让电影遭受了巨大的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一危机?
是枝裕和:我对这种现象也非常担心,但是观众去电影院去观看的影像,毕竟不是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可以给予的体验。作为一名导演,我们要拍的是必须在电影院观看的作品,因为电影不只是看影像,看故事,观众坐在电影院里不能动的体验,也是观影的一部分,电影导演应该拍摄这样的影像作品。
《中国电影报》:您近期有哪些新作拍摄计划?
是枝裕和:说到我的新作,我的电视剧《宛如阿修罗》来年1月份应该就可以和大家见面。在这部剧上映之后,我有两部新电影在准备,明年会投入电影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