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作为我国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示范性生态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宋辽古栈道、南阳遗址、白洋淀布艺、南乐会、吵子会等诸多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雄安人民的生活风貌、伦理观念以及民间信俗,对于揭示雄安新区文化变迁、延续雄安地区文化脉络、提升雄安新区的文化品质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诸多承载着名人轶事、商贾繁华的城市特色老街道却在悄然消失。即使有一些文物建筑幸存下来,也往往因未得到及时保护与修缮而失去原有的韵味。在此背景下,如何将雄安新区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化”传承,处理好历史建筑、文化老街与城市更迭发展之间的关系,延续乡愁与文脉,成为雄安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文化遗产“文创化”
创新“活态化”传承方式
文化遗产“文创化”,是指将文化遗产作为生产资料,借助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设计、营销文化衍生品或文化创意产品,并将其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文创化”不仅是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的必经之路,还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
雄安新区文化遗产众多、种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碰撞交融的繁盛之地。通过将雄安新区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创产业相结合,设计既保留文化遗产内涵又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产品,能够赋予雄安新区文化遗产以新的生命力,助力文化遗产实现“活态化”传承。雄安新区可通过“文创兴镇”的方式改造新区文化资源型乡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本地或外地的设计师、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在保护当地文化生态的同时,使雄安新区的老文物、老手艺实现创新传承。一方面,文创企业设计师应从雄安新区文化遗产中提取无形或有形的元素,将其应用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中,推出与现代审美高度契合的文创产品。例如,雄安文旅非遗礼盒中的“芦苇画”就来自于纬编技艺传承人杨丙军老师的画。另一方面,文创企业可依托雄安新区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创品牌,搭建集创作、展示、交易、传播、体验于一体的平台,实现消费市场共享。例如,河北雄安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积极践行“让文明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创造性设计“雄姿青”文创品牌,推出以雄姿青——“雄姿韶华杯”为代表,涵盖文具、餐具、公仔等29件文创产品,贴切展示了雄安新区规划要求、发展前景与城市新形象。
文化遗产“数字化”
拓展“活态化”传承空间
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振兴与激活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文化遗产以多样化的方式与大众建立联系,让人们有机会感受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据《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有75%~90%的文博机构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社会、学科、市场表示认同;73%的消费者已逐渐形成“拥抱”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社会共识。
雄安新区依托数字技术展示和诠释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探索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的多元路径。一方面,借助3D扫描与3D打印技术,对鄚州大庙、陈调元庄园、山西村明塔等文化遗址,以及安新芦苇画、白洋淀苇编等传统技艺进行精确建模和记录,建立雄安新区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记录。例如,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在科技赋能下,对献县汉墓群和磁县北朝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量古墓葬开展无人机安全巡查,并开发完成“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平台”,为文物保护维修、科学研究、展示利用和安全监管等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带入”现实生活,使游客在虚拟世界中与文化遗产进行互动,不仅可提升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可触性,而且还可为其注入时代活力,使文化遗产在新的语境下得到重新诠释和传播。另一方面,雄安新区还可开发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数字产品,如虚拟纪念品、数字艺术作品、互动游戏等,赋予文化遗产以新的商业价值,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活态化”传承。
文化遗产“旅游化”
激发“活态化”传承动力
文化遗产“旅游化”,是指依托旅游发展激发文化遗产新动能,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新场景、新功能,从而使得原本静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并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消费者视野,得以“活态化”传承。时至今日,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旅游式活化”已成为普遍现实,越来越多文化遗产以各种方式融入旅游活动、旅游消费、旅游体验、旅游运营和旅游场景中,使人们得以更直接、更生动、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华文明,从而实现“活态化”传承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雄安新区应紧抓文旅融合发展重大机遇,立足天然禀赋,深挖用活文化遗产、用心设计文旅新产品、打造影视文旅新体验,从而在“旅游化”的过程中提升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经济附加值,增强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方面,雄安新区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线路,将当地的历史遗迹、传统文化活动和自然风光结合,设计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围绕大运河和白洋淀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设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深入体验雄安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旅游景区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非遗技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文化遗产在旅游中得以“活态化”传承。另一方面,可围绕两汉遗存、 白洋淀等文化遗产打造“影视+旅游”的新业态,实现影视作品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双向赋能,从而通过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典电影《小兵张嘎》《雁翎队》、纪录片《白洋淀》皆取景于新区白洋淀,通过加强影视作品及相关衍生作品的有效传播,白洋淀的红色历史得到广泛传颂,吸引受众前往追寻影视人物的足迹,亲身感受这段历史。此外,雄安新区还可通过文化主题酒店、文化体验中心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例如,在文化主题酒店中融入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和装饰,或在文化体验中心中提供相关情境式互动体验,让游客不再仅仅是参观者,更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做好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未来,雄安新区更要将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社会的脉动相结合,探索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路径,从而让新区文化遗产穿越时空、活在当下。
(作者系河北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