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文科工作组于2020年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新文科理念进行明确阐释。《宣言》指出,“新文科”是对传统的“小文科”理念的超越,旨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新文科建设的目标锚定于开创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道路,构建既达到世界水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具有宽广视野和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新人,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人才支撑。这一理念为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文科理念指导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观念之变
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较为单一的学科门类不同,新文科囊括了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共8个学科门类,是一个由基础文科和应用文科组成的学科群。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等隶属于新文科中的艺术学学科门类。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助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就新文科建设而言,文科内部文史哲艺等之间相互借鉴,文科与社会科学、农科、工科、医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助于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局限,构建宽广的大文科视域。在此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教学观念因势而变,需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互鉴。
新文科理念指导下的艺术学学科发展既要遵循本学科既有的发展规律,立足艺术学学科的专业特点,践行培养杰出艺术人才、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也要积极推进艺术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培育复合型艺术人才。就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而言,壁垒分明的传统学科观念指引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教学聚焦于戏剧与影视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在新时代文科教育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的大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类人才培养应转变观念,积极寻求与文学、史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互融互鉴,培养理论根基深厚、学术眼界开阔、艺术素养扎实的高素质复合型戏剧与影视人才,戏剧与影视学课程教学需以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改革。
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可行路径
戏剧与影视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产业。高校承担着为戏剧与影视行业培养戏剧与影视人才即艺术创作者、艺术评论家的重要职责。戏剧与影视人才的培养必须对标新文科建设的相关精神。相关专业的教育主体应着力推进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打通落实新文科理念指导下的艺术学人才培养新目标的“最后一公里”。具体而言,教学改革可以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供给改革、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跨学科学术共同体。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阐述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培养具备教育家精神的一流戏剧与影视学师资队伍,建立以艺术学为中心、文史哲教等多学科交融的学术共同体,形成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常态机制,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青年教师导师制、跨学科公开示范课等方式提高跨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在共同体中培育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戏剧与影视学教学团队。
其次,完善课程内容供给,以“大艺术”观指导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文科理念的落地最终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体系上。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课程内容供给方面应该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基本原则。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类课程,以文史哲基础知识为核心,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辅助拓展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学生的“大文科”学养。开设跨学科复合类、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供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
第三,践行OBE教育理念,持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中也普遍存在,OBE教育理念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戏剧与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强化高等院校和戏剧与影视产业的合作,以校企育人共同体为依托,持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是师生走出去,到剧场、影视基地等艺术创作一线的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有深度的见习、实习与场景化教学实践,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是一线艺术家请进来,进校园进行常态化教学,把行业前沿的动态以及业界对艺术人才的最新需求带进课堂,实现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总之,新文科理念指导下的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以培养新时代的卓越艺术人才为目标,在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校企育人共同体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唯有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才能有效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陕西无障碍电影发展策略研究”(项目号2023ZS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