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多部影片在叙事结构、视听语言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突破性探索,反映出近年来电影从业者对内容多样性和市场细分的深度挖掘,也满足了观众对新颖观影体验的多元化需求。
在这股创新潮流和分众化趋势中,现实题材的影片相对较少。《逆行人生》作为今年暑期档为数不多的现实题材影片之一,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通过对近年来社会热点议题的呈现,影片不仅丰富了暑期档的整体结构,也促使观众借助电影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
劳动者困境与中产视角
从剧情设置上看,《逆行人生》是将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议题“中产破产三件套”与“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经由“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进行融合,通过主人公高志垒(徐峥饰)的经历,串联起城市中产者与外卖骑手两类群体,探讨了当代城市中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与现实困境。
《逆行人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职业描写,较为完整地表现了外卖行业的工作全景。影片不仅将外卖骑手接单、取餐、送餐的基本流程忠实再现,而且真实还原了他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时间压力、交通隐患、劳动环境以及与客户、商家、门卫等进行应对和讨好的情境,赋予观众与现实渐进的视听体验。
影片将时间管理这一无形的压力具象化。外卖骑手在算法驱动下,被迫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配送任务,这种紧迫感通过影片的节奏和镜头语言得到生动表现。除严苛的时间管理外,我们也看到了空间的“折叠”。当高志垒从程序员变成外卖员后,他进入了以前未曾注意到的空间。走正门的日常变成了走侧门的工作模式。而曾经视而不见的工作间与后厨,如今成了他每天都要进出的日常空间。这种空间的“折叠”不仅是对城市物理环境的重新审视,更是对社会分层的隐喻性表达。
尽管影片在还原外卖行业方面带来了可信的真实感,但对骑手生活的表述却稍显单薄。片中骑手的生活场景较为有限,仅有的几处安排也过于特殊,未能展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种处理方式导致了外卖骑手的形象不够立体,使观众难以全面理解骑手们的复杂生活状态。
与之相比,影片对城市中产者日常生活的呈现是比较充分的。影片虽在大部分篇幅里展示了高志垒作为外卖骑手的艰辛,但其焦点始终集中在一个中产家庭的生活变迁上,全片隐含的是一种中产的视角。中产视角在这里不仅推动叙事,也凸显了数智时代中产者可能面临的身份危机。
一个突出的场景是高志垒在美甲店外看到妻子为客人进行脚部美甲。这个场景构成了影片的“刺点”——这不只是一次偶然的目击,而是对高志垒身份认同的深刻冲击。在这个瞬间,他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妻子的工作状态,更是自己生活和身份的潜在崩塌。隔开夫妻二人的玻璃落地窗发挥了镜像的作用,这面“镜子”击穿了高志垒原本坚固的自我认知,使他在心理上彻底感受到了身份的松动。
到了结尾处,通过高志垒一家逐步适应新生活,影片传递出一种自我调适与重建信心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被视为影片所寻找到的积极出路,表明即使失去了原有的中产生活,也可以通过劳动和节俭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
银幕内外的“算法”
虽然影片选择了一种中产视角,但它却将算法锚定为共同的背景板,城市中产者与外卖骑手都被置于由算法所支配的生存框架之中。
算法作为一种技术,本质上是中立的,但技术的中立性往往会在实践中被复杂化。高志垒虽然拥有名校学历与业务能力,但在算法主导的企业环境下,他的职业价值被精确计算:用人与否依据的是数据与效率,而不是个人的表现或工作投入。外卖骑手的生存状况则更为严酷,他们的每一次配送都被算法严密评估与高度监控,工作时间与路线被最大化地压缩优化。这种算法驱动的工作机制,使得无论是哪一种劳动者,都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困境——他们的职业价值、日常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都被不可见的算法之手所掌控。算法的无情支配将他们同时推向一个更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的未来。
然而,算法本身并不决定这些结果。算法的设计和应用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问题:如何平衡效率与人性化的关怀,如何在技术进步与社会正义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界限。高志垒开发的“路路通”小程序,看似为骑手们提供了一种依靠算法“打败”算法的方式,但影片的开放式结尾隐隐透露出恐怖色彩:尽管高志垒好像获得了新的职业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光明结局。如果他最终加入了外卖平台的核心团队,“路路通”的数据很可能会被整合进平台的整体算法中,成为进一步优化配送效率的工具。这样导致的结果不难想象,骑手们所面临的时间压力将会更加严苛,他们的交通安全也将更加充满隐患。
而在影片之外,算法引发的信息茧房也导致了讨论的极化。影片上映前后,由于算法推送的影响,许多人在未曾观影的情况下,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片面信息和评论对影片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认为这是一部由“富人”演绎“穷人”的作品,并因此表现出抵触和拒绝。这种情绪化的反应不仅限制了观众对影片内容的客观评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算法引发的信息茧房如何塑造和加剧了社会中的对立情绪。
在算法主导的信息传播机制下,观众容易被固定在某种偏见或狭隘的观点中,难以接触到全面的信息和多元的视角。要打破这一局限,只有真正走进电影院,并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及理性参与不同立场的讨论,观众才可能更全面理解和评价《逆行人生》这样的影片。这种努力不仅有利于恢复公共讨论的理性和深度,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在复杂议题上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