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强调对教育教学时间的调整。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主动权,提前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则成为师生解答疑惑、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主要场所,真正做到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互联网+教育”可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延伸课堂阵地,真正从学生主体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契合当代学生学习习惯,提升教学实效性。计算机教育以教授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专业实践技能、培育职业道德等为目标,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综合素质较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鉴于计算机教育的强实践性特征,要求教师紧抓“互联网+”时代新机遇,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育,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专业人才。
更新教育实践观念,
完善教育顶层设计
“互联网+”时代下,在计算机教育中落实翻转课堂,教师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以生为本教育观念指引下,完善教育顶层设计,引领教育实践顺利推进。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树立以生为本教育观念。“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为依据,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在学校帮助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学情实际,并形成学生学情实际数据库,为教育观念的更新提供参考和依据。结合“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更倾向于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加之计算机专业学生思维灵活、主体性需求明显等特征,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正视学生在计算机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需求,树立以生为本教育观念。
立足教育实际,完善翻转课堂实施规划。教师应树立长远意识,在加强个人研究、参与学校培训等的基础上,全方位认知翻转课堂,掌握翻转课堂应用于计算机教育的理论需求和实践技能。同时,教师应立足计算机教育实际,设计翻转课堂实践宏观规划,从教育目标设定、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环节设计、教育评价落实等层面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专业技能,保障翻转课堂实践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优化教育内容选择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内容。基于“互联网+”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教师应紧抓“互联网+教育”机遇,全方位整合教育资源,以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充实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例如,教师可筛选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操作、计算机行业发展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视频资源,将其融入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落实集体备课,在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中,建设计算机教育数据资源库,将优秀教学案例、相关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视频、学生成果、主题电影等融入其中,为教师选择教育内容提供多样化选择。
完善教育设计,制定教育方案。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教育方案、将教育资源提前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在落实翻转课堂时,教师应提前明确教育目标,将教育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课前观看电影片段,自主进行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针对每节课制定教育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引领翻转课堂的规范化开展。同时,教育方案的制定与翻转课堂的落实需要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学校应立足办学实际,加强计算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校园范围内网络畅通、设备完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以校内专题培训、校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助力教师更好地完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现计算机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教育实践模式,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计算机教育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更加关注计算机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在翻转课堂中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演示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强调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关注学生操作过程,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以学生前期自主学习成效为依据,灵活采用个别指导、集体讲解、互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操作。例如,在编程实训课程中,教师应按照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程序源代码及编程相关理论,以源代码为起点,详细讲解代码编写步骤;指导学生按要求编写代码,时刻关注学生操作情况,以个人指导和疑问解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编写任务,真正掌握代码编写技能。
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综合素养。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以主题创作、情景体验、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为符合“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全能型计算机人才。例如,教师可通过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创作动画微电影,在小组合作中明确职责划分,要求小组成员至少承担一项任务,通过主题选定、剧本创作、动画角色编码、后期制作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动画微电影。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展示交流,以此类微电影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作者系长江职业学院数据信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B20226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