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传达的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且红色电影相较于其他电影类型能够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传递与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性高度契合。红色电影渗透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在传承与延续红色精神的基础上,为大学生信仰教育、三观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助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电影与新时代、民族精神密切结合,其中,红色电影《惊天动地》深情展示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我和我的祖国》(回归篇《白昼流星》)充分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以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启发大学生对人生现实的思考。尤其红色电影中所涵盖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容,对于正处于信仰生成关键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可充分发挥导向功能、保障功能、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思想理念、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
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思想理念
导向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和目的性的体现。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但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其极易在思想层面出现理想模糊、信仰迷茫等问题。运用红色电影引导大学生思想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明确红色电影受到年轻一代观众追崇,深层次原因在于红色电影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更容易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近年来,越来越多红色电影出现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上,创作者立足新时代背景,围绕红色人物和红色事件进行创作,并致力于创新红色精神的表达方式。以《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电影为例,从个体叙事角度入手,将宏大的革命历史融入真实的个体描绘中,以“前夜”“相遇”“夺冠”“回归”为主题,将开国大典国旗的顺利升起、国防科技战线科研工作者的舍家为国、1984年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冠、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等故事串联起来,使各人物、各事件的呈现更加鲜活生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影片,有效规避传统“说教”式教育方式,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加深学生记忆,以自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红色精神,提升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民族团结等思想的认知,切实发挥红色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蓝本”的积极作用。
保障功能,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还包括“保障功能”,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新时期,大学生关注民族和国家前途的渠道更加丰富。而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的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入红色电影,助力大学生树立理性思辨的思维,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坚持正确政治立场的底层逻辑和渊源,准确把握各类社会矛盾的本质。据此,借助红色电影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与政治建设主要内容相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红色影片,让大学生系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发展,以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历史事件,感受红色电影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先锋模范,皆能够作为我党和人民集体力量与智慧的化身,让大学生“以史为鉴”,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不断坚定基本立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还包括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发掘红色电影的道德育人价值,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新时期,大学生整体具有正确的道德意识,且对道德行为持有积极态度,但是其道德意识和行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出现“知行不合一”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红色电影,营造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水平持续提升的教学环境,依据大学生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水平等具体情况,深入开展德育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美德习惯,推动大学生品德修养、身心素质等综合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杨善洲》等红色电影,发掘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德,让大学生通过卖房子也要造林的老书记、穿草鞋的老书记、誓把荒山变绿洲的老书记、不让家人沾光的老书记,以及治理沙丘的老书记等鲜活事迹,深刻理解“实事求是,求实务实、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杨善洲精神;结合《焦裕禄》等红色电影,让大学生感悟“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可见,红色电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感召力和威慑力,对于培养大学生优秀品德具有深刻价值。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