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是一种依托情和景交相辉映来表现秦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综合艺术,融合音乐、舞蹈、雕塑、美术等艺术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文化的“活化石”。秦腔艺术包含舞台美术、表演艺术、演唱音乐等部分,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剧剧种之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当代人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不再局限于将其简单地尘封于历史岁月中,而是借助新技术以影视化方式重新讲述历史故事,展示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进而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了解秦腔艺术,努力成为秦腔艺术传承者,为秦腔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注入新活力。不可否认,新媒体时代秦腔艺术传承的影视化呈现能够通过唤醒民众乡土记忆、借助丰富的声画彰显秦腔独特魅力、通过“进校园”促进秦腔学科发展,并且借助自媒体等平台实现跨界融合,实现秦腔艺术传承的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不断拓宽秦腔艺术传承渠道。
聚焦时下社会热点,
唤醒民众乡土记忆
各类影视剧中的戏剧元素已成为我国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符号。秦腔艺术的影视化呈现一般通过方言、建筑地标、戏剧等要素营造特色化的影像场景,触发观众强烈的乡愁情怀与久远的乡土记忆。与《三滴血》《周仁回府》《铡美案》《寒窑记》等经典秦腔电影中着重刻画历史典型人物不同,新媒体时代以秦腔艺术为题材的电影摒弃传统纪录视角,聚焦平凡人物生活,传达“越是普通人,越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最好土壤”的影片基调。以陕西华州区拍摄的《一曲秦腔》电影为例,其涵盖秦腔、华州老腔、方言等极具陕西特色的文化元素,聚焦时下乡村留守儿童、老龄化等社会热点,刻画基层党员群众与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依托“桥峪水库”等具有文化特色的影像,唤醒民众乡土记忆。影片中的留守青年毛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从未放弃“立志成为专业秦腔演员”的梦想,一直不懈努力,即便与专业秦腔演员存在一定差距,但他实实在在代表着秦腔艺术最自由、最真实的生命力。影片唤起年青一代的乡土记忆和振兴乡村的共鸣,证实秦腔艺术影视化呈现有助于秦腔艺术发展突破地域限制,未来能够与其他地域特色相联系形成新的传承形式,营造出秦腔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充分彰显秦腔艺术影视化呈现的社会价值。
创新影视声画呈现,
高度契合现代审美
新媒体时代,民众审美愈加多元化,促使秦腔传承者紧跟时代潮流重点改革秦腔影视化呈现的声音与画面,通过认真研究秦腔音乐、乐队建制、男女声腔、实景拍摄等,最大程度克服“同腔同调”和传统舞台表演单调的缺陷,并加强对演员的嗓音研究和声乐训练,甚至针对不同演员的演唱进行“量音定制”,保障演唱者在合适的声区和调门上演唱,准确传达人物情感、烘托气氛,而后借助电影、电视和广播等电子媒介融合优势,推动秦腔艺术声音和画面的传播更具魅力。例如,2005年西安三意社根据秦腔传统名剧《狸猫换太子》改编的十集电视剧,风靡土豆、优酷等网站,其一改传统舞台的表演方式,采用实景拍摄,且人物装扮更为柔美,高度契合当代大众审美,强化了秦腔艺术的审美效果。近年来,秦腔电视栏目《秦之声》《大秦腔》《大戏台》的受众不断增加,是秦腔艺术依托电视媒介呈现丰富声音画面、彰显独特秦腔魅力的成功案例,使受众深刻感受到秦腔脸谱、精致妆容、不同角色、漂亮戏服之外的现代美。
通过“秦腔进校园”,
发挥教育功能
秦腔艺术涵盖的文化内涵、传统技艺、风土人情、历史精神等,既能够作为新媒体时代秦腔艺术和戏曲研究学者的研究对象,填补秦腔学科研究空白,为我国戏曲学科整体走向成熟做出贡献,也能够通过“秦腔艺术进校园”方式,发挥教育功能。21世纪初期,秦腔戏曲表演机构开始与知名高校合作,共同建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建立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整合双方资源与品牌优势,由专业戏曲师傅言传身教指导学生戏曲表演动作等,由高校专业教师教授戏曲文化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使新时代秦腔艺术传承人才拥有系统化的知识储备,助力我国戏剧事业可持续发展。西北师范大学坐落在秦腔艺术传承地——兰州,校内热爱秦腔的学生自发成立校园秦腔社团,通过相互学习和学长教学等方式学习秦腔艺术,且拍摄出《秦韵新声》秦腔纪录片,成为传承秦腔艺术、推进秦腔艺术影视化呈现水平提升的新生力量,是秦腔艺术影视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呈现。
借助自媒体传播载体,
发挥文化价值
新媒体时代,秦腔艺术影视化呈现不断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腔艺术传播平台的多元化。秦腔艺术传承主体凭借自媒体平台的可移动性,以及自媒体传播的快速化等优势,进一步发掘秦腔艺术的深厚文化价值。例如,秦腔戏曲电影《千古一帝》演员任小蕾,在抖音平台发布《千古一帝》电影片段,使更多人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陕西文旅景点产生兴趣,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是戏曲文化、自媒体和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为电影注入新活力,充分发挥了秦腔艺术的文化价值,且有助于陕西秦文化的传播。可见,新媒体时代秦腔艺术影视化呈现的核心之一在于优秀文明的传承,证实秦腔作为与时俱进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