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第一年,4月18日至19日,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高质量发展,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提供更佳观影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召开以来,天山电影制片厂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聚力笃行,在电影精品创作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电影作品,推动新疆电影事业繁荣发展,以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过去一年,对于天山电影制片厂来说是极其振奋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天影人以凝心聚力、敢闯敢为的昂扬状态,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电影创作上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后,电影《远去的牧歌》获得第十八届华表奖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和优秀摄影奖,《歌声的翅膀》荣获第19届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提名奖,天影厂导演西尔扎提·亚合甫执导的电影《音乐家》获得第十八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电影《小马鞭》荣获第3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最佳音乐两项提名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儿童电影中心最佳影片奖;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与上海戏剧学院建立了良好人才培养合作渠道,举办了影视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对外交流方面,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支持下,天影厂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规划设计了一系列对外交流展映活动,电影《远去的牧歌》作为中宣部推选的六部电影之一,代表中国电影在俄罗斯、格鲁吉亚和爱尔兰三个国家举办的中国电影节活动中进行了展映。
下一步,天影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新征程上党的文化旗帜,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电影工作者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电影工作实践。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电影工作者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提升个人理论水平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深入、系统、全面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与阐释,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电影创作生产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二、加强新疆本土影视人才培养,为新疆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生产基地,天山电影制片厂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疆本土影视人才,立足本土资源优势,推进新疆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疆电影的精品创作提供新鲜力量。一是持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培养理念,培养适应电影事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具备高水平电影艺术理论、高水平艺术知识和高水平艺术创作技能的复合型电影人才,积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培育本土新的电影创作力量,鼓励年轻人多渠道参与电影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三是进一步拓宽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优秀影视机构学习培训合作渠道,探索、形成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影视人才培养机制,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四是延续、创新厂内业务培训,让干部职工在掌握电影基本制作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潜力,培养壮大专业技术队伍,为新疆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力量。
三、尊重电影艺术规律,
着力创作精品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
电影创作的根本、关键和可靠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多年来,天山电影制片厂一以贯之地组织主创团队深入基层采风采访,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力求创作出能够呼应观众需求的电影作品,加强与观众的情感连接,为观众提供温润人心的力量。电影创作人员牢记电影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努力创作精品佳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在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天山电影制片厂一方面守住阵地,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保持特色,用电影的手段全面展示新疆的多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作了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电影,得到观众满意、专家认可,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中。近年来,相继创作推出了《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歌声的翅膀》《平凡英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马鞭》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旋律电影市场化道路,通过不断提升本领,苦练内功,加强与国内外影视机构的合作,努力创作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2023年拍摄了《父亲在远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您好“94·9”》三部影片,协拍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2024年天影厂将竭力拍摄好以音乐家万桐书收集、整理、抢救性保护木卡姆艺术为题材的影片《万桐书》(暂定名),以喀什古城手工艺制作者、民间音乐传承人为原型的喜剧电影《巴扎喜事》(暂定名),讲述少数民族弃婴刘道培被一对汉族夫妇收养并培养成特奥冠军的电影《你是天才》(暂定名);策划推进以展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文化在海外传播,中医疗法成功治愈乌兹别克斯坦患者疑难杂症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丝路银针》(暂定名),讲述考古学家历经艰险向世界证明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为背景的影片《冰雪行动》,讲述伊犁昭苏三千军马支援唐山大地震的感人故事《天马下天山》,讲述新疆南疆军分区女兵守护祖国边疆献出青春的故事《戈壁女兵班》,讲述农村女孩阿丽娅为实现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心愿,经努力奋斗梦想成真的励志故事片《阿丽娅的梦想》,以吐鲁番火焰山一座洞窟里隐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女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等书法真迹为背景的影片《笔阵图迷踪》等;继续用光影艺术生动地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同时全力做好《父亲在远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您好“94·9”》三部影片的宣传发行。
天山电影制片厂电影工作者将观照火热生活,深入挖掘发生在新疆大地上美好的人和事,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原则,大胆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用光影记录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四、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为推进新疆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近年来,天山电影制片厂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理念、拍摄观念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国际、内地优秀的影视制作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厂党委积极推动本土与内地的合作开发与资源共享,通过与内地影视公司合拍的方式,将内地先进的创作生产和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新疆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多民族文化的优势“发挥好”,持续更新优化新疆电影人的创作生产理念,多渠道培养本土影视人才,不断提升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生产能力,为多出精品佳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目前,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多部影片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并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展映。2024年,电影《远去的牧歌》获得中宣部海外同映项目资助,在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发行展映,外国观众通过电影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感受中国电影的魅力,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新疆贡献电影力量。
今后,天山电影制片厂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精神,解放思想、挖掘潜力、共创机遇,加深与周边国家的影视文化交流,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将电影、商业与文旅相结合,落实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不断增强新疆电影的国际传播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天山电影制片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深耕电影创作,奋力谱写新疆电影发展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电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