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启动北京放映·北京国际电影节专场
本报讯 (记者 李霆钧)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各国电影人的交流合作,促进国产优质影片在海外市场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提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外影视合作发展专项基金协办的“北京放映·北京国际电影节专场”于4月20日在北京举办。
本次活动意在于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为国际影人搭建了解中国电影的交流平台,夯实中国电影“走出去”步伐。巴基斯坦、法国、约旦、圭亚那、德国、荷兰等国驻华大使馆的代表,非洲电影协会、瑞士电影协会、美国电影协会、巴西电影代表团,以及西班牙、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柬埔寨、阿联酋等国的电影制片方、发行商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国家电影局国际处处长徐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国际电影节运行中心主任崔岩参加了专场活动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吸引了前来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多个相关版块的十多个国家的展商、电影发行商代表与贵宾参与。启动仪式上,徐阳在致辞中说:“北京放映·北京国际电影节专场的举办,是一次应运而生的光影聚会,也为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人搭建起一座文艺互荣、文明互鉴、文化共赢的光影之桥。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远道而来的世界电影人能充分挖掘出中国电影的合作潜力,以文化融合、产业共荣为方向,齐心协力地将中国电影带给世界观众,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生动的‘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为了生动展现中国电影的魅力,主办方从众多佳作中精挑细选了《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飞驰人生2》《长安三万里》《我和我的父辈》等70余部优秀国产影片,通过图文介绍和观看完整影片的形式进行推介。不少与会嘉宾在观看完推介后对活动表示认可与赞许,这些中国电影不仅让国际影人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更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随着中国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中国电影成为全球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也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人和观众的参与,促进了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北京国际电影节就是其中加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连接中外电影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崔岩在现场致辞说道:“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乐见中国电影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平台,更好地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刘春表示,此次活动是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契机,通过搭建中外影人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将中国电影、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电影人与中国电影的深入合作,为了让更多精彩的中国影片走进世界观众,我们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舞台,盛情邀请各位到来,举办了这场活动。希望在这里,国内外电影人不仅能畅聊电影、相互交流学习,更能精诚合力,继续推动世界电影产业的繁荣、进步。”
◎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春:
以电影为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报》:本次活动选取了70余部国产影片进行推介,这些影片是如何选取的?
刘春:今年我们筹备了78部影片,总体上要符合国际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侧重中国元素丰富的作品,比如《长安三万里》等。我们还纳入了部分即将在2024年登陆国内电影市场的作品,比如中影主投主控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只此青绿》等。还有近几年国内市场影响力比较大、展现中国精神的影片,比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国机长》等。此外我们也注重类型的丰富性,例如纪录片《北京2022》也在这次的片单当中。
《中国电影报》:相比此前中国古装功夫大片风靡全球,当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形式与类型更加多样。这几年中国电影的“出海”有哪些特点?
刘春:2019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中国硬科幻、重工业电影,同时具有中国特有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作品,在国际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放映效果。这类作品有别于传统好莱坞大片,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全球危机提供了“中国方案”,不仅海外华人喜欢这类影片,很多当地电影观众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未来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挑战,是在创作中找到与世界观众共情、共鸣的题材,吸纳高水平的电影制作技术,同时将中国元素、中国文化融入其中,这样的结合会推动中国电影更好的“走出去”。
《中国电影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电影是否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采的最佳途径之一?
刘春: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产品,能够展现当下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描绘人们的真情实感,在国际观众的角度看,这些故事、人物、情感会带给他们启迪与思考,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入、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