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指导,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主办、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独家学术支持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启动式暨“迎向科技赋能下的电影新纪元”学术论坛于4月19日在京举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边建,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中国国际传播音像出版社社长张宇清参加论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主持。北京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腾蛟,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贾磊磊,北京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伍大勇,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上海戏剧学院副校长聂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范志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永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等参加研讨,胡月担任串场主持。
陈旭光首先做了开场致辞,介绍了单元设计的宗旨与愿景,“光影未来”单元与多家单位机构携手,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汇聚科技、电影、教育等领域精英,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对电影的影响,“积极推动电影与科技更为幸福和谐的婚姻”;推动智能科技学术界与电影界的合作;推动影视学术界与时俱进;推动教育改革,进而“迎向科技赋能下电影新纪元”的到来。
边建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电影制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和无限可能性。电影行业需要抓住这个新挑战和新机遇,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自信、促进国际理解,共创中国电影的美好未来。
闫少非在致辞中说,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科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技术进步的挑战,中国电影产业需加强科技研发应用和数字资产建设,把握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机遇,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任羽中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电影工业带来深刻影响,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勇于创新创造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人文主义,培育和践行主流价值观。
彭锋提到,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但艺术创作中的人的情感,人的价值观,是不能被取代的,希望创作者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创作更多的有人性的电影艺术作品,这才是人工智能赋予人们最重要的意义。张宇清在致辞中说到,我们即将迎来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我们要在高新科技山呼海啸,媒介融合千变万化的时代下坚守新时代人文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发言,善于用新技术为产业赋能,推进影视产业学研三界的深度融合。
嘉宾致辞结束后,国社科重大课题优秀结项成果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影游融合研究”丛书在启动式上进行了新书揭幕环节。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暨丛书主编陈旭光为在场人员介绍了“影游融合”项目,该项目探讨了影视与游戏的互创作以及如何提高影游原创制研能力、生产力、国际传播、文化力、以及影游融合发展全方位战略对接等多个方面,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影与游戏的融合提供了策略和建议,展望了影游融合的广阔前景。随后,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中国影视蓝皮书2024》进行了新书揭幕环节。范志忠介绍,《中国影视蓝皮书》项目由陈旭光与范志忠联合主编,丛书从2018年到2024年连续七年出版,着重时代影视历史的总结,参照年代史的文化变迁审美逻辑,面对中国影视新世纪以来的新变化、新教育和新挑战,表现出各年度特色,以案例分析形式成为历史留存。随后陈旭光、范志忠向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代表边建赠送《中国影视蓝皮书》。
在学术演讲环节,王腾蛟讲述了从图灵的“机器能思考吗?”开始的人工智能(AI)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路径。同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 AI技术的基本逻辑处理上仍存在问题,在实际媒体制作中进行应用时潜力和挑战并存。贾磊磊探讨了科技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和AI,对电影艺术和人文价值的影响。他认为科技在推动电影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和审美的挑战。电影不仅是技术的展示平台,更承载着人类文化和价值,人文学者和电影工作者应深入反思科技的应用,确保电影艺术的人文精神、伦理责任和社会影响不被忽视。伍大勇讲到,随着科大讯飞最新飞星一号的发布,这款拥有万亿参数的大模型,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深远影响,标志着AI技术的重大突破。自OpenAI于2022年推出ChatGPT起,大模型已领导全球技术革新,其影响力堪比PC和互联网的诞生。革新性的大模型技术实现了从语言理解到代码编写的多元化任务处理,同时,通过自然交互和专业知识领域的有效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启动式上举办了题为“影游融合研究与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暨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圆桌对谈,由王海洲担任主持。在对谈中,张卫讨论了影游融合对中国电影和游戏产业的重要性,强调了观众主体性的变化:电影传统上是被动接受的媒介,而游戏提供了主动参与的体验。在新一代观众偏好互动式娱乐的前提下,陈旭光的研究项目探索了这两者的结合,也向电影产业提出,通过技术突破和对观众主动性的发挥,电影产业可能也能够实现类似游戏产业的增长。聂伟提到了影游融合的历史和挑战,探讨了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电影内容生产和运行逻辑,以及未来电影伦理学。同时,聂伟讨论了人工智能和影游行业的监管政策,强调了文化安全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品尤其是游戏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范志忠讨论了影游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强调电影和游戏共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他认为,电影和游戏的融合可能提升电影产业的价值,扩大产业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成瘾问题等。但总而言之,影游融合具有丰富人类生活、提供新的审美体验和生存境界的前景。
肖永亮谈到了随着三次大的科技发展变革浪潮影视行业所发生的三次变革。我们应该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培养符合未来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创作人才,奠定人才基础。他详细介绍了数字技术生成的各个元素,讲述了人工智能有效生成的时代如何保证体系呈现的规模性。李洋提出在影游融合的时代,电影和游戏各自有什么挑战和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四个历史上影游融合错位的例子为未来两者融合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启示意义。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启动式——“迎向科技赋能下的电影新纪元”汇聚了来自电影、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如何推动电影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和业界领袖不仅分享了前沿的科技应用,还深入讨论了影游融合、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以及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等重要议题。大家普遍认为,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电影产业必须拥抱变革,利用科技力量,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达和生产方式,以期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国电影不仅在技术上,也在艺术和文化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同迎接电影与科技融合的美好未来。
(薛精华 董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