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歌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在新媒体时代中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本文将以“刘三姐歌谣”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策略,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刘三姐歌谣”在新媒体
时代下的传播背景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然降临,席卷全球。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包括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博客、在线新闻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社交互动和文化传播的方式。
首先,新媒体时代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信息以数字形式传递,使得信息更容易存储、传播和获取。这一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使得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呈现更加多样的形式。
其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为各地域、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加速了跨文化传播的过程。此外,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交的主要场所。人们通过这些平台分享生活、观点和文化,社交媒体的崛起也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最后,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通过文字创作、视频分享等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种用户生成内容的趋势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平民化,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刘三姐歌谣”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珍品,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地方色彩的歌词而脍炙人口。该歌谣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刘三姐歌谣”作为广西地方性特有的民族符号,是壮、汉民族艺术文化融合的结晶,主要流传在广西河池宜州地区,诞生于农耕文化中,歌词中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反映了当地人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其独特性赋予了歌谣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使其在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歌谣题材众多,内容广泛,包括神话传说、日常生活、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当数情歌。情歌的旋律优美悠扬,歌词极具情感价值,具有浓厚的音乐性。这使得“刘三姐歌谣”不仅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体验生活的艺术形式。
此外,作为传统民歌,“刘三姐歌谣”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歌词中融入了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情世故,使其不仅仅是一首歌谣,更是一段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总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播面临着数字化、全球化、社交化、个性化等多重挑战和机遇,“刘三姐歌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刻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了解并把握以上特点能够帮助“刘三姐歌谣”寻找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以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二、“刘三姐歌谣”的新媒体
传播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传播“刘三姐歌谣”等传统歌谣,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以适应现代受众的需求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第一,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宣传。首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引人眼球的内容是成功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音频片段、歌谣的背后故事等形式,呈现有趣、有深度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兴趣。例如,可以邀请壮族青年男女对唱刘三姐歌谣中的情歌部分,将其制作成具有故事性的短视频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中,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其次,积极组织参与挑战和活动。利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挑战活动,邀请用户参与演唱、创作等与“刘三姐歌谣”相关的挑战。这不仅能够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也能够通过挑战活动扩散歌谣的知名度。此外,要学会运用社交媒体广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广告投放功能,通过定向广告将“刘三姐歌谣”的内容传达给目标受众。这有助于扩大歌谣的曝光度,尤其是在特定的活动或节日时段如三月三歌圩节等。总之,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社交媒体推广策略,可以更全面地将“刘三姐歌谣”等传统歌谣在新媒体时代中推广开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增强歌谣的传播效果。
第二,增加互动体验活动。互动体验活动在“刘三姐歌谣”等传统歌谣的传播策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互动,不仅可以引起受众的注意,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歌谣的参与感和深度体验。首先,举办线上歌谣演唱比赛,在“刘三姐歌谣”中选择合适的演唱内容,邀请当地居民、学生和歌迷参与。比赛可以分为不同层级,从初级到专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也能够拉近“刘三姐歌谣”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其次,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互动直播活动。邀请专业音乐人或歌手演唱“刘三姐歌谣”中的有关内容,并与观众进行互动,例如实时回答问题、点歌等。这种互动直播能够拉近歌手和听众之间的距离,让歌谣的传播更具人性化。此外,组织以“刘三姐歌谣”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歌谣文化展览、庙会歌谣演出等。这样的活动既能够吸引观众,也能够通过活动的形式深入传达歌谣的文化内涵。例如,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作为全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吸引了全国各地诸多游客前往旅游参观,极大地提升了“刘三姐歌谣”的影响力。最后,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各种互动活动等方式,如问答、抽奖、话题讨论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拉近歌谣与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扩大歌谣的传播范围。总之,这些互动体验活动能够在多个层面上增加受众与“刘三姐歌谣”等传统歌谣之间的互动性,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观众。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更好地传达“刘三姐歌谣”的情感内涵,吸引更多人关注、理解和喜爱传统歌谣。
第三,实现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推动传统歌谣传播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呈现“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提升受众的观感和互动体验。首先,制作精美音视频。制作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素材,以展示“刘三姐歌谣”的艺术之美。通过音乐视频,可以更好地传达歌谣的情感,同时增加受众的视听享受。与此同时,还要制作专门的影音讲解节目,通过专业人士解读“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分类特征、调式音乐等,这样的多媒体讲解可以为受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增加对“刘三姐歌谣”的兴趣。其次,创建互动式的网站或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通过这些平台,用户可以浏览“刘三姐歌谣”的历史背景、歌手故事,并参与各种互动活动,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歌谣文化。此外,可以将“刘三姐歌谣”的歌词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结合,创作插图、漫画、艺术品等。这种多元化的多媒体融合方式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歌谣的故事,吸引更多对文学和艺术的喜爱者。然后,与电影、电视、文学等领域进行跨媒体合作,推出与“刘三姐歌谣”相关的文化产品。例如,制作以歌谣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与作家合作推出歌谣相关的文学作品等。
第四,深入挖掘“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刘三姐歌谣的内涵价值即是歌谣文化,以此形成了以歌传情的文化认同,其主要体现在歌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韵律美。“歌仙”刘三姐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创作古歌七大类,歌谣种类丰富多彩,唱词内容的即兴创编大都来自于田间地头、生活习俗、礼仪知识等,歌谣具有浓郁的壮族民间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宜州所在的桂西北地区有着独特的方言和语言特色,这些方言在“刘三姐歌谣”中得以充分体现。方言常常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在歌谣中可能用来表达广西壮族民众的情感、生活状态等。此外,当地的山水风光独特秀丽,这些景观可能成为刘三姐歌谣中的背景,为歌谣赋予一种浪漫的、与自然相融的意境。要准确把握“刘三姐歌谣”的类别,在不同的类别中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刘三姐作为壮族“歌仙”,歌谣最先包含的便是壮语歌谣。壮语歌谣不仅有对唱的歌谣,还包括创世古歌、叙事长歌、风俗歌和情歌等;除了壮语歌谣,“刘三姐歌谣”还有汉语歌谣,汉语歌谣以情歌对唱为主,主要使用汉语方言桂柳话来演唱。
总之,无论是哪种歌谣,都为我们深刻地展示了刘三姐艺术的深刻内涵,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刘三姐歌谣”的社会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认同。歌谣往往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歌谣,人们可以传达对生活的感慨、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家庭等关系的思考。
通过对“刘三姐歌谣”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媒体时代,“刘三姐歌谣”等传统文化元素依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同时,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也为“刘三姐歌谣”等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系河池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