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映的《灿烂的她》引发偏两极化的口碑。对于喜欢的观众而言,惠英红饰演的奶奶和刘浩存饰演的孙女在银幕上的泪眼婆娑有着巨大的情绪感染力,祖孙二人多舛的命运和超血缘的亲情会引人感慨唏嘘。也有评论者认为,影片对韩国电影《季春奶奶》的翻拍并不成功,相较于原作,可以说是多了些眼泪,少了些耐心。
情感的逻辑
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叙事性影片中,观众能理解剧情、共情人物的基础就在于,银幕内外的世界有着共享的逻辑,比如现实世界中的因果推进着情节的走向,情感世界里的爱憎决定了人物的态度。
《灿烂的她》基本沿用了《季春奶奶》的人设、故事和情节,环境也同样是小岛渔村,都讲述了幼年在集市走失的孙女十二年后重新回到奶奶身边所发生的故事。可能是为了增强内在戏剧张力,《灿烂的她》赋予了人物更强烈的行为动作。
比如当奶奶在警察局得知“孙女”的真实身份之后,当众给了她一记耳光。这个代表着愤怒和决绝的动作,增加了后续情节两人和解的难度,但也让我们对奶奶内心情感的理解出现了歧义。如果奶奶之前已经意识到“孙女”是由他人假冒,她的沉默和包容不仅是内心的善良,更是对孤寂的抗拒和亲情缺失的替代和慰藉,当真相被揭示,她不会因为愤怒去打对方耳光,她的哀伤痛苦在于,连这样虚假的幸福都难以维系。
相反如果奶奶之前不知情,这一记耳光是符合情感逻辑的,但这会导致奶奶内心情感的单一,削平了原作人物内在的丰富性,而且她不愿意接受基因检测结果的行为,就会变得毫无理由。
同样费解的情感逻辑也存在于“孙女”的角色身上。这个遭受暴力虐待,被拍裸照威胁的女孩因为避祸来到渔村,曾经丧失尊严和自由的生活或许会导致她对亲情与善意产生不适的应急,但藏匿行踪的需求和社会求生的历练,不会让她在新环境中如此嚣张桀骜。此外,她和曾经小伙伴的关系缺少了必要的交代和铺垫,让后来屡次打电话导致行踪暴露的情节也缺乏说服力。
情感逻辑的矛盾和生涩,表现出的是创作者对人物和角色把控的失准,以及追求戏剧性冲突的失衡,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情感维度的失真。所以不难理解,在《灿烂的她》中,有相当一部分泪水是多余和无效的。
情感的“进度”
原作《季春奶奶》2016年在韩国上映,影片以其“催泪弹”的效果成为了当年电影市场的黑马,在中国内地的豆瓣评分系统中,有近七万用户给影片打出了8.5的高分。
应该说《季春奶奶》在商业片的范畴内并不算特别的优秀,它依旧是“传奇+情感”的通俗剧配方,而且当中也不乏巧合、出车祸、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狗血”套路。影片的催泪之处在于,它用准确的表演和精细的生活细节处理,让观众看到和联想到属于自己的亲情瞬间,那种亲人之间无条件的爱和温暖,从而让大众共情。
搁置表演不论,情感片中对生活细节的处理高度相似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亲人之间的情感不是用话语说出来的,它包含和隐身在一个个的动作和神情之中。正是在这些成分的变化中,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变化,从陌生到亲密、从闪躲到依恋、从单向的给予到双向的付出,所以在这类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的特写镜头,来突出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来放大一个细微而有意义的动作。
如果把搭建感情的过程称为“进度”的话,它需要一层层铺垫和积累,最终达到让人泪目的高潮。相比之下,创作者在《灿烂的她》中缺少了这种精细和耐心,祖孙之间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得并不充分,在影片的镜头里,它们或者是如同广告片一样的对位和直白,比如奶奶/孙女之间的端水洗脚;或者是对某一种情感加以直接的强调,比如夺眶而出的眼泪,奶奶反复念叨的小黄鱼等。
缺少“耐心”还体现为有悖于生活化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孙女归来”这场戏,为了突出奶奶的喜悦之情,直接让她开始唱歌跳舞,奶奶之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歌舞吗?缺少了应有的铺垫,这段戏显得相当生硬和别扭。试想如果改成从来贪杯的奶奶今天喝醉了,或者一向吝啬的老人今天大方“豪横”了,都会更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经验。
着急把强烈的情感状态直接呈现,而疏于合情理的建构“进度”,让《灿烂的她》和大众情感经验之间有了相当的距离,应该是这颗韩国电影的“催泪弹”在中国内地市场并没有炸响的根本原因。
“改”而不“良”的叙事
作为一部翻拍片,《灿烂的她》无疑也要经历故事的“本土化”过程,这可以视为叙事上的改良,让外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在中国的现实和文化中,有了存活和发展的合理性。
影片中成年后的“孙女”利用直播售卖假的减肥药,并被不良青年强行拍下裸照,《灿烂的她》用这样的情节替换了原作中的“仙人跳”。这样的设置更贴近现实的社会热点,也减轻了“孙女”身上的负罪感。被公开张贴的裸照成为了女孩回到渔村后遭遇的道德危机,尽管奶奶和村民们用近似玩笑的方式解决了它,但毋庸置疑女孩已经饱受精神创伤,但这个情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延展和继续,或者说创伤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疗治和痊愈,看似吸人眼球的情节其实给故事挖了一个没有被填补的坑。
原作中对“孙女”萌生情愫的同学“翰”,被替换成了堂弟“一诺”。如果说奶奶对孙女的爱,是让她能够回到阳光之下,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的话,其实青春之情的萌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它本身就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是为了避免“早恋”之嫌的修改,也让堂弟成了没有戏剧性功能的鸡肋人物。
更值得指出的是孙女对奶奶“表白”的画作,这是奶奶情感变化的重要节点。原作中的奶奶是以捞虾贝为生的“海女”,她带着孙女潜游的一段,是影片日常性中的奇观场面,也贴合着爱让人浮出海面、向阳而生的主题表达。《灿烂的她》中并没有类似的场景,所以同样的画会让中国的“奶奶”动容,并没有合理的由头。
“改”而“不良”的叙事几乎是翻拍片的老问题,情感类故事在国内市场上也是少见的类型,正因为国产电影的产品力决定着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灿烂的她》有了值得被探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