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举行,论坛聚焦海南自贸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致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孙宝林,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长张军,海南省旅文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军,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民,三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春华,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等参加论坛。
王斌在致辞中发起了“海南拍”“拍海南”两点呼吁。“海南拍”指扎根海南,在海南设立影视机构,开展高质量影视创作;“拍海南”指聚焦海南,以海南素材作为主题,拍出自贸港靓丽风采。
王斌称,海南省将依托海南贸易港,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政策优势,研究制定促进海南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探索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打造创作拍摄后期制作旅游体验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影视产业发展链条。培育和吸引一批优质影视企业在海南投资兴业,积极创作拍摄高水平影视作品,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影视产业文化生态。
“我们相信海南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风情必将带来激情与灵感。我代表海南向所有电影行业工作者发出邀约,‘海南拍、拍海南’,拍出本土风貌,拍出小我温情,拍出大我时代,拍出未来电影,拍出电影未来。”他说。
随后,孙宝林、王中磊、阿都尔·达拉果地、张晓晖、孙恒勤、张骐严、亚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娜塔莎·德维莱尔、单佐龙、黄飞等中外电影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围绕“海南自贸港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从版权交易、文旅协同、文化出海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论坛嘉宾合影
◎ 自然风光得天独厚
配套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
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拥有发展电影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也有天然摄影棚的美称。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在海南取景,亚军《消失的她》全程在海南拍摄,目前正在热映的影片《瞒天过海》也是在海南取景拍摄。
论坛上,各位嘉宾认为,海南独特的椰风海韵、蓝天碧海、热带雨林等自然风光,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一年四季皆可进行水下场景拍摄以及酒店、接待等基础设施都对影视剧组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但和横店、象山这样全产业链模式的摄影基地相比,海南在专业人才、设备租赁等配套服务上还需做得更好。
“目前在海南拍电影还是太贵了。”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坦言。爱奇艺影业出品的《瞒天过海》在海南陵水拍摄,当地为剧组拍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交通和软件配套是成本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剧组好几百人,整个的拍摄过程中我们的演员主创还要反复地进出岛,交通成本很高。另外目前海南群众演员或是特约演员的资源有点局限,我们在拍摄时还要在岛外请群众演员。”亚宁认为,“海南有政策优势,未来要看政策如何落地实施,真正把剧组的拍摄成本降下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导演和制片公司进来。”
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也认为,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政策的加持下,海南可以汇集更多电影人才和外籍群演,参与到更多国际大片拍摄中。
“目前,在海南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都开设了影视学院,这是对海南电影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海南省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省电影协会副会长黄飞介绍,海南当前正积极筹建自贸港影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成为集全面影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平台,链接岛内外、国内外优质影视产业链资源方合作共建。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各项优势,实现“带着剧本来,拿着成片走”的全产业链服务,打造“带着想法来海南,干出成果向全球”的国际影视产业文化生态。
◎ “换道超车”、 跨省协拍
将海南打造成“东方戛纳”
《非诚勿扰》《芳华》等多部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都取景自海南。针对海南缺少代表性的电影龙头企业,对外没有形成海南影视文化品牌标签和产品,人才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备等问题,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建议,海南要在政策、人才、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工业体系和国内一流的影视基地,建立健全标准化、专业化的电影拍摄服务体系,探索海南特色的电影产业发展模式。
“对于全球优秀电影的引进,海南能否在政策指导下有所突破,包括国际电影节形式、国际电影市场、国际电影科技交流,甚至国际影片的区域化引进发行,建立独特的电影放映市场,让海南成为东方的戛纳。”王中磊建议,海南“换道超车”,打造一个独特的、国际化的电影放映市场,每年可以放映上百部甚至更多的国际电影,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海南,可以享受到更独特的文化消费。
“曾经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缺乏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也缺乏受欢迎的影视IP支撑,文旅协同必然难以为继,走过来,回头看,还是要扎扎实实把影视这个事办好了,IP出来了,旅游的人群自然接踵而至了。”浙江影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晓辉在发言中对浙江影视基地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
她提出了搭建浙江与海南跨省协拍联动的设想和愿景。通过浙琼两省的协拍资源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互补,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及恶性竞争,建立跨省协拍机制,对两省承接协拍的全国影视机构和剧组提供一站式协拍服务。
张晓辉建议,通过两省联动资源互补、加强交流互鉴、打造特色取景地和协拍服务等方面经验作为起点,形成跨省区域联动的影视协拍服务体系,落地两省协拍远程协调机制,提升两省协拍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电影产业的发展,核心驱动力是人才。对此,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建议,海南可以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道路。在师资上,除了本地已有师资外,要使用好“候鸟”师资,同时布局好国际人才的引进,形成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在培养方向上,可以侧重培养与海南电影产业相适应的各类技能型和实操型人才,为海南电影产业配套服务提供丰富的产业人才资源。 “希望在下一届电影节的时候,可以看到更多青年人参与进来。”他说。
◎ 9条奖励标准发布
“真金白银”扶持电影创作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为海南影视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零关税”“低税率”“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使原本就拥有良好影视拍摄资源的海南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海内外众多头部影视文化企业和从业者开始在海南落户。
2022年9月,《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关于提供便利条件扶持文艺创作的若干措施》印发,其中明确无论是海南省内注册的创作生产单位或个人创作的作品,还是外省创作生产单位或个人创作海南题材作品,或是在海南取景、对宣传传播海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等,都可申请成为扶持创作对象。
政策红利加持下,海南电影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影视公司数量连年增长,审批电影项目快速增加,海南成为更多影视剧组取景的首选地。数据显示,2023年,已有30多部影片在海南取景拍摄。截至12月初,今年海南省主管部门受理电影备案立项152部,向国家电影局申报121部。
在论坛上,如何用好政策红利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王中磊表示,“零关税”有利于电影设备器材的进口,“低税率”有利于培育电影企业的发展,“人员进出自由便利”也可以吸引国际电影人,电影企业在跨境资金的流动和融资都推出了很大的便利。
印度工商会联合会执行董事阿都尔·达拉果地认为海南省对电影产业的补贴力度体现了政府的决心,“海南如果要做引领电影行业的中心,它要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升级,这是一个很大挑战,补贴政策虽然成本较高,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针对软件配套问题,《路边野餐》制片人单佐龙以港澳的人才引进政策作比较,他认为为了吸引全产业链的电影人才,海南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出“人才绿卡”等措施进行探索。他还建议海南岛充分发挥自贸港优势,在海外发行上用好用足政策,助力国产电影“出海”。
12月18日,论坛后的第二天,《海南省优秀电影创作生产传播项目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实施,内容涵盖5类扶持奖励项目9条扶持奖励标准。
海南省旅文厅艺术处副处长张骐严表示,“海南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旅游,我们在探讨海南影视产业的时候,可以将视野再提升一个层级,跨行业去思考这个问题。作为电影投资者,也可以从一个大的投资结构上来思考,未来海南还会推出新政策,将电影和旅游行业紧密结合寻求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