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举办题为“剧集改编:寻找IP价值与原创思维的共生路径”的第50期影视大讲堂。本期大讲堂邀请影视编剧祖若蒙、秦晔、江光煜,制片人、演员张晓龙,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孙承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金燕、陈晓红,助理研究员辛姣雅、董克非,从影视创作、实践以及理论的维度,共同探讨在剧集改编的过程中,IP价值与原创思维的关系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王乙涵担任学术主持。
《扫黑风暴》《号手就位》编剧祖若蒙结合自身创作,分享了他对IP与作品之间桥梁的理解,“《蓝盔特战队》我采访了六支部队,《号手就位》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五个月,我现在在写的一个以长春一汽为背景的主旋律作品,前前后后也与一汽及相关部门聊了很多次。我认为要坚持自己的方法论,走自己的路,见更多的人和事来做好我们自己的原创。”祖若蒙说。
在《橄榄树》《长相思》编剧秦晔眼中,热门IP改编并非易事。他分享了《长相思》这一IP的改编过程,“首先我需要把小说内容的深层涵义找出来,再补充,再戏剧化;然后,因为《长相思》的小说背景涉及上古传说与民族神话,对它的改编稍不谨慎就会遭到群众质疑。因此尽管有缺憾,我们只能将其背景改成架空式的;还有就是与现代观众的联系。我们强化了书中三个男性的所指:玱玹代表身份,涂山璟代表婚姻,相柳代表欲望,我们希望三者及其排序对应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需求能够在现代女性观众中产生共鸣。”
《寂寞空庭春欲晚》《放弃我、抓紧我》编剧江光煜认为,对于IP和原创剧集,创作者要聚焦现实,对整个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多看经典作品,了解受众和提高审美,并努力用自己的作品传递振奋人心的力量,传递希望、信心和勇气。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制片人、演员张晓龙认为,不管是面对网络IP的转化,还是原创剧集,表达和表现都很重要。“美学是绝对生产力,多看,多了解其内在想表达的,然后不那么直白的给出去,各个方面都配合好,才能共同创作出一个好的作品,才能够让一个作品整体提升高度。”
金燕的发言围绕现代价值观的古装表达展开,她表示,古装网络剧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平等、正义、和平、天下一家等现代思想观念。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女性主义思潮也越来越影响影视剧的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向。她拿《云襄传》举例,“剧中女主完全脱离了傻白甜的刻板预期,心机周全又理智干练,对男主的感情也充满了冷静的审视,充满智力博弈。”
陈晓红提到了剧集创作的多元化探索。她表示,电视剧创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编剧的艺术,如果一味地只是改编自其他作品而忽视了电视剧的艺术创作规律和特色的话,那么会导致电视剧创作在编剧环节某种程度上原创力的缺失,而呈现一种显而易见的“匠气”,会影响编剧积极性和创作力的发挥。
辛姣雅认为强大的IP能在多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三体》《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改编策略和成功因素,包括忠实于原著、文化融合与本土化、市场营销策略等,这些改编不仅重新解读了传统故事,还带来了多元化视角和创新体验。”
董克非表示,文学的电视剧改编,既是影视创作向文学创作借鉴的一种取法,也是面对种种外部限制的一种保守性方案。在IP改编剧占领大份额影视剧市场的当下,创作者需要把握好艺术创作与文化生产商业化之间的平衡。
孙承健在总结中表示,在视觉文化与网络时代,编剧不仅为影视剧创作提供文学文基础和整体品质保障,还肩负着知识生产的社会职责。创作者要言之有理,要在历史的考据中完善叙事及其基本逻辑,同时也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获得真实情感的体验,去获得源自于经验的创作灵感。只有如此,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才会真正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在现实的体验中汲取养料,从而激发出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