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唐开文(右一)向刘晓世(中)颁发捐赠证书
本报讯10月13日,光影看中国电影课堂邀请影片《长空之王》导演刘晓世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和现场300多位观众一起观看电影,交流互动分享创作体验和幕后故事,一同走进战机诞生背后的故事,揭秘电影拍摄的奥秘,展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和崛起的光辉历程,也向无数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建设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致敬。
放映结束不少观众意犹未尽。观众中有中国好人、北京榜样、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学院的学生,还有消防战士、文明引导员、朝阳区图书馆、影博光影讲师团的志愿者们以及“文明北京”的铁杆影迷和广大影博之友们。
《长空之王》的第一稿剧本在2019年出炉,刘晓世和编剧桂冠花费三年多时间反复修改、打磨,“有编号的剧本大概有四十多稿,不带编号的剧本有一两百稿。”
有影迷朋友表示已经是第五次看这部影片,仍然对片中试飞员在空中遇险的画面记忆深刻,刘晓世表示,“在拍摄技术上除了真机实拍的部分,因安全性问题高空情节采用虚拟拍摄技术,此次虚拟拍摄也是一次非常艰辛的探索过程。由于飞机在空中飞行不会一直很稳,当遇到气流,会产生不同的震颤,在大速度、大角度翻转时也不会有固定的画面。”他认为高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视觉上真实感的问题,“让演员在摄像机前,真的感觉在开飞机,让观众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此,摄制组搭了一个近700平方米的棚,把前期去甘肃、海南采集的影像素材,在棚内的LED屏幕上播放,再以此为背景让演员们坐在1∶1真实还原的座舱中进行身临其境的拍摄。“开拍前剧组提前一年进行准备,我们在北京、青岛、福州、宁波等地不断做实验。在地面拍摄空中是一个逃避不了的技术手段,拍摄中,面光的反射、金属质感的反射,都是我们在空中实拍的视角。”每一场空中戏都不会只准备一种拍摄方案,有ABC几种方案,“真的像科研一样。”
活动现场,刘晓世代表创作团队和出品方将影片拷贝以及及电影相关物品、书籍捐给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成员、副馆长唐开文代表影博接受了捐赠,并表示中国电影博物馆将继续用好电影资源,不断挖掘优秀影片,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电影文化活动和教育体验,发挥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阵地作用,搭建起观众与电影的沟通桥梁。
(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