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主旋律电影作为我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育滋养人民,筑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有效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明确主旋律电影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势和策略,对于助推“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主旋律电影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一定要把在当代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长期而伟大的革命事业来抓。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真经”,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善用“大题材”“小镜头”,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主旋律电影集思想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在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主旋律电影往往扎根历史和生活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比如,主旋律电影在人物设计上关注普通人群和人物群像刻画,在故事情节演绎上注重生活化和具象化,同时兼顾时代性和艺术娱乐性,让人民群众在充满历史感和生活气息的影片中不自觉地受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进而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当前,主旋律电影已经覆盖各大媒体平台及各类人群受众。人们能够通过电影院观影、手机电脑客户端APP观影、短视频平台电影推荐等多种渠道接触到主旋律电影,并不同程度接受蕴藏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于主旋律电影在马克思主义内容宣传和宣传形式上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精力发挥好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力载体的价值功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二、主旋律电影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策略要求
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万里归途》《长津湖》等优秀主旋律电影接连创造票房奇迹,人民群众受到电影的启发熏陶也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民族民众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但与此同时依然不乏有部分主旋律电影没有达到良好的意识形态宣传效果而反响平平。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守正创新,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优势,继续深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国民传播效果。
主旋律电影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准确阐释和有效传播,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要义,更加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民性。首先,主旋律电影要把握好作品精神主旨的思想引领性。创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创作上要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实际,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真实的历史,同时又要兼顾启示教育意义,宣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反对和抵制不良思想倾向。进一步说,要通过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来彰显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引领社会大众树立端正的思想政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主旋律电影要坚持回归现实,依托和服务人民,彰显生活性和时代性。第一,主旋律电影要懂得用电影艺术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通俗易懂的诠释、生动具体的呈现。作品要关注平凡小人物的成长情感经历,情节故事要贴近大众生活实际,问题矛盾也要反映社会现实,以主旋律电影为纽带拉近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人民大众思想情感间的距离。第二,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发展性科学理论,因此主旋律电影在题材内容上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正视社会矛盾和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来回应大众共同关注的时代话题,弘扬我们所推崇的职业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比如《我和我的父辈》《中国机长》等。
最后,主旋律电影要自觉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资源技术。第一,电影创作要广泛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如试听特效增强电影的真实生动性,加入科技科幻元素,提升大众观影积极性和沉浸体验感,吸引青少年群体主动接受主旋律电影思想教育以及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主旋律电影受众。第二,要切实做好电影作品的线上宣传工作,建立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利用主流媒体平台进行电影主题思想和亮点宣传,并基于主旋律电影的社会价值通过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进行推广,突出电影的马克思主义属性,增强电影的社会关注度和知名度。第三,要着力开展线下电影宣介,面向并走近最广大人民群众,以最通俗的语言和观点向民众介绍电影创作主旨及作品社会价值。
作为马克思主义强有力的传播载体,主旋律电影拥有非常广阔的创作发展前景。要保证未来主旋律电影始终能够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教育价值,创作者需要在具备良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础上矢志促进电影思想性、现实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作品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推广,进一步实现现代电影媒介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融合。
(作者系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