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实践证明,经过市场竞争,国外影片并没有把国产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国产影片提高质量和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了,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262.71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近200亿元,占比75.92%。票房排行前十的影片中,只有排在第七的《速度与激情10》一部进口影片。而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排名前十的影片中,也仅有《复仇者联盟4》一部进口影片,排在第八位。中国观众更为认可和支持国产影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能否认,进口影片尤其是进口分账影片在推动中国电影改革、促进市场繁荣方面曾发挥过较大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一直在尝试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区划界限,促进电影市场化改革。1993年主管部门出台新政策,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结算,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公司通过出售地区发行权、单片承包等方式,打破了建国40多年来从中影到省、省到市、市到县,再到影院的“统购统销”四级发行机制。北京电影制片厂率先与南京、苏州、无锡、南通4市电影公司尝试直接发行最新影片,随后全国16家制片厂又与他们签订了影片“直销”的“总合同”。这种完全抛开中影和省影公司的做法,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称为“江苏突破”。而这一“突破”并没有使南京等市电影公司摆脱困境,反而导致江苏从此失去了全国电影票房“八连冠”的龙头老大地位。江苏电影市场“八连冠”与“突破”,恰好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盛极一时”又“衰极一时”的典型例证。这种由原来计划经济时期依靠政府行为的经营方式,转向市场化经营方式的改革与调整,曾一度使全国不少电影企业陷入困境。
1993年前,我国一直沿袭建国以来以低价买断版权方式,引进国外“过时”的影片,由于观众早已通过DVD、盗版碟等形式观映,影院上座率十分低下。1994年广电部出台了348号文明确规定,自1995年起以分账发行的方式,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进口分账大片救市,以形成“鲶鱼效应”激活低迷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国获准加入WTO后,从原来的10部增加到20部,后又增加到34部甚至更多。虽然曾一度冲击国产影片市场,导致国产影片票房、特别是暑期档国产影片票房惨败……期间国内电影从业者,通过借鉴引进大片先进技术制作营销经验,促使整个中国电影业从制片到发行、放映来一个全面变革,从而摆脱困境,逐渐崛起了一大批可与引进分账大片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引进大片赢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国产影片。
◎ “鲶鱼效应”激活市场 培育观众影院倍增
在引进大片初期,虽然从表象看是冲击国产影片市场,但从长远看也确实通过“鲶鱼效应”激活市场培育观众,促进传统影院升级改造和引资兴建现代化多厅影院的作用。
1994年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上映,拉开好莱坞大片引进国内市场的序幕。虽然全国仅在北京、广州等6大城市57家影院尝试上映,创下进口影片票房奇迹:以2580万元夺得年度影片票房冠军,远超国产影片冠军《重庆谈判》757万元。上海、重庆、天津、郑州4市,则打破历年单片票房纪录;因北京仅在海淀区10家影院上映,期间又遭到当时市电影公司相关负责人抵制,仅上映7天被迫下线票房只收80万元;广州临近港澳遭遇盗版和镭射录像的影响,票房仅收40多万元。《亡命天涯》上映之所以仅在全国几个城市几十家影院上映,除有少部分相关电影人怕冲击国产影片市场极力抵制外,大部分传统影院设备设施和视听效果,达不到放映引进大片要求也是主要因素。
1995年4月,《真实的谎言》上映,以1.02亿元成为首部票房破亿的引进分账大片。阿诺·施瓦辛格成了中国观众最耀眼的好莱坞超级动作巨星,在国内引起观影热潮。当时国产片平均票价是6元,《真实的谎言》票价又从《亡命天涯》的15元提升至30元,半年直接翻了一番仍供不应求,甚至黄牛党曾一度炒出80多元的高价票。加上同年引进的《虎胆龙威3》《生死时速》等影片,单片票房收入均在4000万-9000万元,致使进口片票房占到了全年总票房的80%以上。同年7月,引进首部好莱坞动画大片《狮子王》收4100万元,以及1996年上映《玩具总动员》收3100万元,不仅让青少年开始成为电影院常客,且打破了国内观众一直以来认为“动画片=小儿科”的固化偏见。1996年6月引进的《勇闯夺命岛》4770万元,让国内观众欣赏“老牌007”肖恩·康纳利身手不凡的老年硬汉形象魅力,以及尼古拉斯·凯奇的巅峰之作。1997年《碟中谍1》上映,之后接连引进该片系列,使汤姆·克鲁斯受到很多观众追捧。
1998年4月,引进展示好莱坞工业顶尖水平的《泰坦尼克号》盛况空前,劲收3.595亿元票房,占当年全年总票房14.4亿的四分之一。且还雄霸国内单片票房冠军榜11年之久,直到2009年才被《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以4.28亿打破。这部令观众趋之若鹜的影片,因全国各地大部分影院设——未能达到放映条件要求错过首轮放映。《羊城晚报》曾以《〈泰坦尼克号〉绕过“中山港”》为题,作过报道而引起强烈的反响,从而刺激了广州市一宫、永汉和北京紫光、上海国泰等传统影院现代化改造,广州天河电影城和上海、重庆、武汉环艺系列等全国各地兴建高端多厅影院。2012年,《泰坦尼克号》以3D重制版再登中国银幕,收9.77亿元票房;2023年4月,《泰坦尼克号》又以3D/4K高清版再次重映,三次放映国内累计票房13.67亿元。
2010年1月,《阿凡达》以3D和IMAX制式抢占中国银幕,标志着中国电影从此进入了3D、IMAX时代。观映热度势如破竹一票难求,特别是安装IMAX巨幕的影院,更是观众通宵排队购票仍供不应求。在1月份规模发行的7部新片中,《阿凡达》独占72%的市场份额。首轮票房13.79亿元,成为国内首部单片票房破十亿影片。《阿凡达》带给电影人的不仅是市场奇迹,更多是震撼、清醒、自信和奋起。助推全年总票房首破百亿,与上年比增幅高达63.9%,成为同比平均增幅首超五成的年份。全国票房收入前十影院,与上年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年总票房收入超过7000万元的影院有5家,其中家拥有IMAX银幕商业影院占两家,北京UME华星影城以9824万元创全国影院票房历史之最,同比增加4412万元,增加81.52%;上海和平影都以7071万元位列第五,同比增加3030万元,增加74.98%。安装了3D银幕的重庆UME江北店、深圳嘉禾和首都华融3家多厅影院,分别收7734万元、7585万元和7480万元,同比增加2319万元、2025万元和1297万元,增加42.83%、36.42%和20.98%。号称“中国第一幕”的东莞万达(广东首家安装IMAX商业银幕影城),不仅广州、深圳等全省各地不少观众开车前往观映,就连海南、广西、江西、福建等省的大批影迷也远道去体验IMAX银幕盛宴。每日提前3天在网上预售的电影票被抢购一空,月票房曾跃上全国影院前十榜单。2021年《阿凡达》重映,累计票房17.15亿元。2022年《阿凡达2:水之道》上映,又取得16.98亿元。
由此看来,卡梅隆通过不断革新电影工业技术,成功让3D电影这一原本已在上世纪被抛弃的立体电影重获新生。引进分账大片不仅是鲶鱼效应激活国内停滞不前的电影市场,同时也促使传统影院进行现代化改造和优质系列多厅影城兴建。2010年影院建设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突飞猛进,成为国内外十分瞩目的产业发展亮点。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从2009年底的4723块增加到6200块;数字银幕和3D银幕也从1800块900块,分别增加到2679块和1460块。2011年底,全国影院、银幕总数增加到2800家和9200块,3D银幕为2800多块约占三成。2013年,全国影院、银幕总数达到4583家银幕、18195块,3D占数字银幕数近八成。从2016年至今中国银幕总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且每家影院都基本安装了1块以上的3D银幕。至2022全国发展到1.4万多家影院,银幕数量超过8万块,3D银幕数量约占九成。
◎ “引狼入室”冲击国产片 借鉴营销成效显著
每年引进分账大片,大多都是符合“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反映当今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最新成果”的优质影片,票房热卖在意料之中。在引进大片前期,虽然国家不断出台国产影片保护政策和措施,但国产影片年总票房一直低于五成。且每年引进分账大片的数量,从最开始屈指可数的几部到10部,再到2001年增加到20部,2012年后再增加14部至34部……2003年从《黑客帝国3》开始,引进大片与北美同步上映。之后与全球同步、与北美同步引进上映的分账大片也逐年增多。每一次放宽数量限额或者放映时间的调整变动,以及同档期集中上映引进分账大片数量等,都对国产影片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致使有关“引狼入室”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
在引进大片在初期,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艺术层面都领先本土电影。也有一些电影人勇于尝试借鉴引进大片,形成“电影产业链”的概念运营国产影片。不仅没有给中国电影带来“灭顶之灾”,且还助推国产影片与同档引进大片分庭抗礼。既为低迷的中国电影业崛起带来了希望,又助推了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进程。在这一时期姜文等电影人,借鉴引进片分账的运营方式,尝试以分账放映方式发行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粉》《红樱桃》等国产片,分别获得5000万元和4000万元单片票房,远超同年上映的《虎胆龙威3》4700万元和《生死时速》3780万元的票房。尝到“与狼共舞”的甜头后,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周星驰的《功夫》等都以分账方式发行放映,票房收入全部超过亿元。同年上映的《后天》《特洛伊》和《指环王》《黑客帝国、《蜘蛛侠2》《哈利·波特》系列等引进大片,票房反而没有一部过亿。实施院线制后,以分账方式发行结算不仅仅限于引中外大片,且绝大部分中小影片都以分账方式发行上映。
1995年1月,首部以“贺岁片”概念引进内地的香港分账片《红番区》,凭借成龙和梅艳芳的知名度取得9500万元,创下了内地上映港片票房历史纪录。此后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我是谁》等片,都以贺岁片引进内地市场,均取得8000多万元票房成绩。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打着首部国产贺岁片的概念上映,取得3600万元票房好成绩,超过引进大片《生死时速2》的3040万元。推出第二部贺岁片《不见不散》,以4300万元夺得1999年度影片票房冠军。2001年《大腕》以4300万元夺得年度影片票房亚军,几乎是同年上映的《木乃伊2》《垂直极限》两部大片票房的总和。2003年《手机》以5600万元战胜《哈利·波特与密室》,荣登年度票房冠军宝座,远超与北美同步上映的《黑客帝国3》等引进分账大片的票房,促使“国产贺岁片”品牌档期形成。之后以档期概念促销影片已成为常态,不仅有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春节等全民假日档期,也有情人节、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光棍节”等小众一日档期和暑期档、贺岁档长达数周,甚至几个月持续狂欢的大档期。
2002年12月,张艺谋导演作品《英雄》是国内首部借港资之力,以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模式拍摄的华语武侠商业巨制,集结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甄子丹、章子怡、陈道明等两岸三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以及作曲谭盾、主题曲演唱王菲、摄影指导杜可风、制片人江志强等超强国际制作班底,引发轰动效应。首轮收2.5亿多元票房,超过同年上映的《指环王1:护戒使者》5620万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5600万元、《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4500万元、《蜘蛛侠》4100万元和《风语者》2871万元等五部引进大片的票房总和。从此,开启了中国电影引资合拍商业巨制的大片时代。
2009年上映的国庆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云集了张国立、唐国强、葛优、成龙、李连杰、刘德华、甄子丹、章子怡、刘亦菲等172多位明星参演,票房收入4.2亿元,创国产影片票房最高纪录,仅次于同年上映的《变形金刚2》4.28亿元。为主旋律影片走近观众赢得票房找到双羸的发展途径,从而开创了主旋律影片偶像化的商业模式。2010年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成为国内首部登上IMAX大银幕的国产主流电影,IMAX版单银幕的票房收入超过百万元。总票房为6.733亿元,夺得年度影片亚军和国片票房冠军,掀开IMAX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 中外影片群雄逐鹿 国产电影崛起超越外片
在引进分账大片30年(1994-2023)期间,虽在初期引进分账大片占绝对优势冲击国产影片,但国产片尤其是中小影片的生存空间不仅没有变得越来越小,反而有利于电影人借鉴国外电影融资制作发行放映经验,促进国产大片崛起和繁荣,所占市场份额不断攀升。1994-2003年,引进大片前十年国产影片市场份额确实是仅占三成左右。2004年国产影片年总票房首超引进片,之后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均在54%-65%之间。2020-2022年,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连续3年占比高达80%以上。
在引进大片期间,中国电影制片业的改革有了重大突破——民营公司与国有厂合作拍片,投资超过70%时可联合署名影片出品单位,享受国产影片待遇共同做大市场。不仅大大调动了外资和民资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吴京、陈思诚、郭帆……赢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进入新世纪后,《天地英雄》《无极》《神话》《七剑》《夜宴》《墨攻》《见龙卸甲》等一部部打着“神话”“传奇”标语的华语大片迅速占领大银幕……在这些电影中,不乏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参与投资的电影。《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万里归途》《金刚川》《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攀登者》和《长津湖》系列、《战狼》系列、《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等片,实现了弘扬主旋律与票房收入双赢,成为当今主流价值与商业元素相结合的新标杆。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击败了同年的《指环王1:护戒使者》、《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所有进口大片,首开先河把中国电影带入商业大片时代。2003年冯小刚的《手机》再度战胜《哈利·波特》《黑客帝国3》等系列引进大片,夺得年度票房冠军,开启了国产影片植入广告盈利模式。2004年周星驰的《功夫》、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冯小刚的《天下无贼》3部影片票房都过亿,再度战胜《指环王3:王者无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等进口影片包揽年度影片前三甲。从此终于结束了连续10年国产片总票房落后于进口片的窘境,开启了国产商业大片与引进大片的群雄逐鹿的时代。助推张艺谋踏上合拍商业大片的转型之路,《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长城》……票房收入都相当可观。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票房暴收45.44亿元,不仅创张艺谋个人导演单片票房之最,且还连获春节档和上半年影片票房冠军。
2006年6月,由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项目以300万元投资青年导演宁浩拍摄的《疯狂的石头》,上映后好评如潮,首轮取得2500多万元票房,同时击败了《海神号》《冰河世纪2》等多部好莱坞巨片,夺得上半年国产片票房冠军,重映累计票房超过3000万元。这部影片之所以能以小博大取得成功,主要是导演宁浩借鉴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叙事模式,更像是一次对引进片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其次是利用旧物自制导具,如拍摄宝马相撞的镜头,导具是买了两辆旧车重新喷漆,一共也没到1万块钱。 三是演员片酬低,郭涛片酬5万,刘桦、王迅只给了2.5万,黄渤1万,徐峥因看中角色零片酬出演,宁浩也把自己的导演费赔了进去。虽然《疯狂的石头》主创片酬不高,但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都十分敬业。不仅为中小成本国产影片拍摄制作营销提供成功的经验借鉴,且还促使宁浩、黄渤和徐峥成了“最牛铁三角”和华语影坛中流砥柱。由宁浩主导的“疯狂”系列——《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怒放》和《疯狂的外星人》等片,以及《我和我的祖国》等“国庆三部曲”徐峥、宁浩、黄渤都参与导演或主演,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黄渤主演的《斗牛》《亲爱的》《101次求婚》《厨子戏子痞子》《泰囧》《西游降魔篇》等片,几乎都是票房保证的精品且叫好又叫座,转行执导首部影片《一出好戏》取得13亿多元票房。
2011年,由滕华涛执导的《失恋33天》,与《猩球崛起》同日上映,同档角逐的还有《铁甲钢拳》和《惊天战神》等中外影片。这部投资仅1500万元,以国内首部为“光棍节”档期定制的“治愈系”爱情电影,得到了观众极力追捧人气十分火爆,上映4天票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不仅累计票房3.6亿元完胜同档3部好莱坞大片(合计4.24亿元),且还超越《特种部队2》/3.34亿元、《速度与激情5》/2.58亿元和《洛杉矶之战》/2.24亿元,位列年度票房榜单第8名。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主旋律影片“群星参演”的模式,在人物塑造上不再追求高光刻画,而是通过生活化的细节表现,单片票房均超4亿元。2019年至2021年上映的国庆献礼片“三部曲”,开创了主旋律的拼盘电影叙事模式取得成功,分别收32亿、28亿、15亿票房。2012年开始至今,不仅《美人鱼》《独行月球》《金刚川》和《长津湖》《捉妖记》《误杀》系列等国产大片,与《钢铁侠》《美国队长》《侏罗纪世界》系列等引进大片群雄逐鹿,票房远超进口影片。《人生大事》《少年的你》《后来的我们》《奇迹·笨小孩》《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国合伙人》等剧情片和《爸爸去哪儿》《小时代》《前任》系列等中小成本影片,在票房上也能碾压同年上映的《敢死队》《007:大破天幕危机》《霍比特人》《极限特工》和《加勒比海盗》等一众好莱坞引进大片。在引进分账大片30年期间,全国票房收入超10亿的影片,有《人生路不熟》《湄公河行动》《熊出没·伴我“熊芯”》和《功夫熊猫3》等102部,其中国产影片68部,占三分之二。在票房前50榜单中,进口影片只有《魔兽》《海王》和《阿凡达》系列等13部;票房前20影片,进口影片仅有《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速度与激情8》两部,其中票房超过50亿元的有4部全为国产影片。
在引进分账大片后20年,不仅国产影片年度总票房超过引进片,且单片票房也远超引进大片。票房超40万元的影片,仅有《复仇者联盟4》一部引进分账大片。国产战争大片《长津湖》以57.75亿元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同时夺得全球影史战争题材票房冠军和球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吴京导演的《战狼2》以4.3亿元(2017年8月6日)刷新了华语影史单片单日票房历史的纪录;以56.95亿元保持国内电影单片票房纪录长达四年之久才被《长津湖》打破。同时还以1.595亿人次超越《泰坦尼克号》1.38亿人次,夺得全球单片观影人次冠军。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54.13亿元,超过派蒂·杰金斯《神奇女侠》8.21亿美元票房(折合人民币53.45亿,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以强烈的喜剧风格赢得观众,累计票房50.36亿元,成为国内市场票房收入最高的动画片。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同时,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可以说,经过30年的引进分账影片的市场实践,国产电影在竞争中没有被打垮,反而提高了质量和水平。锚定文化强国目标,聚焦电影强国建设,积极借鉴世界电影先进成果和经验,促进国产影片题材、类型、风格、手法和技术等创新,将有力推动电影市场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