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国重要的侨乡,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大批广东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及北美等地谋生。到2021年底,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一半以上。广东华侨更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从20世纪初期捐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积极投资支持祖国的改革开放建设,华侨华人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国内以广东华侨及侨乡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却十分稀缺,除珠江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出品的《海外赤子》影响曾遍及全国,数十年间国内几无有影响力的华侨题材电影。在此背景下,5月25日在香港举办慈善首映礼的李伟年导演的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就格外引入瞩目。
《故园飘梦》(以下简称《故》片)是由广东侨乡江门台山本土团队创作的影片。影片将个人,家庭,家乡与国家三者的命运融为一体,以百年来国家民族的历史为大背景,以个人和家庭命运为核心,讲述台山一个普通的华侨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浮沉,反映了20世纪以来广东台山华侨漂泊奋斗的历史,书写出一部个人与家国命运相交织的华侨史诗。
一
“飘”是华侨生命的关键词。《故》片围绕“飘”,以主人公赵朝阳童年到青年时期在广东台山家乡的生活为核心,讲述赵家几代人几度“离乡”与“归乡”的故事,在横亘百年的历史跨度上描绘出了广东侨乡的历史变迁。
首先是朝阳父亲的“离乡”,此一时期他在海外谋生,年幼的朝阳和母亲留在家乡。这在19世纪及20世纪早期的侨乡是常态。当时华侨大都是单身一人在外谋生,生活非常艰辛,还备受歧视。《故》片中朝阳童年时父亲曾被传死讯。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误会,背后却是华侨在海外受到排华运动迫害以及生活朝不保夕,常常命丧他乡的悲惨命运。《故》片片尾资料显示:19世纪后期有超过15000名华工参与修筑加拿大横贯大陆铁路,其中4000人中客死异乡。有此背景,朝阳父亲在海外排华运动中被传死讯也就不足为奇。
其次是朝阳父亲的“归乡”,此一阶段反映了广东华侨回乡建设的历史。早期华侨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怀。除寄钱供养家人,很多人赚钱后会回乡生活与建设。片中朝阳读书阶段正遇到1909年新宁铁路的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由华侨集资、设计、建造和经营的侨资铁路,由陈宜禧从美国返乡后集资修建。朝阳的父亲也在此阶段返回故乡,与朝阳母子渡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再次是朝阳的“离乡”。因为日军侵华。战火蔓延到广东,破坏了侨乡的安宁,大批广东人为躲避战乱而出国。朝阳也被父母带离家乡,从此漂泊在外。
最后是朝阳儿子和孙子的“归乡”。此时的侨乡早已焕然一新,以一派丰收的景象迎接着远方的游子。从未回过中国,对中国缺乏了解的海外华人青年也在国内新一代年轻人的带领下开始了解起家乡的故事,重寻自己的根。
从20世纪早期朝阳父亲孤身一人漂泊海外的“离乡”到21世纪朝阳孙子随父亲回广东台山寻根的“归乡”,华侨家庭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侨乡的历史也就在华侨家庭的“离”与“归”之中得到了展现。
二
“飘”的另一面是留和守。在以“离去”“归来”粗线条勾勒侨乡历史变迁的同时,《故》片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那些留守家乡的华侨家庭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尤其是在作为丈夫与父亲的男人长期缺位状态下的其妻子儿女的生命缺失乃至悲剧。
片中表现最细致的是主人公朝阳的情感世界,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与父亲及安宁的情感关系。
朝阳与父亲的情感经历了一个从缺失到对抗到信任变化过程。童年时期,朝阳跟随母亲在家乡生活。父亲角色缺位,他只能把故事里的赵子龙当作精神上的父亲。在父亲死讯误传之后,他更是常常受到村里孩子的欺负。这使他与父亲感情淡薄,甚至在父亲归来时对父亲产生了抗拒,不愿与之交流。而随着对父亲海外艰辛生活的了解及父子交流的增多,他又开始理解了父亲。片中有一段父亲帮朝阳一起打排球的情节,朝阳所在球队处于劣势,父亲看到后主动加入一起打,父子同心,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父亲的此次支持补回了朝阳生活中缺失的父亲这一角色,使他最终恢复了对父亲的信任,接纳了父亲。
与安宁的感情则是朝阳生命中最为美好也最为遗憾的经历。安宁与朝阳青梅竹马,童年时两人一起参加选色仔,安宁更会在朝阳被孩子们欺负时挺身而出保护他。两人情投意合,长大后曾一起到相馆留下合影,朝阳更是很早便下定决心以后要迎娶安宁。不料日军侵华,父母带朝阳出洋,朝阳想带安宁一起离开,安宁却无法舍弃家人。两人无奈分离,再也不曾见面。
无论与父亲还是安宁,朝阳的情感总带有缺失与遗憾,这是朝阳命运的悲剧,也是那一时期分隔大洋两岸众多华侨家庭命运的悲剧。
《故》片中最惨痛的还是侨乡女性命运的悲剧。朝阳母亲与丈夫长期分离,顶着旁人歧视的眼光独自抚养朝阳长大,所承受的压力与痛苦不言而喻。而与之相比,侨乡还有许多与丈夫长期分离无法团聚,甚至从未见过丈夫的女性。如片中有个疯女人红姑,结婚时丈夫在海外,她跟公鸡拜的堂,此后丈夫一直未归,她慢慢变得精神失常。她在片中唱的歌谣正是侨乡女性悲剧命运的写照:“北风去南风返,/问郎出路几时还。/快者离娇三两晚,/迟者离娇半世人。”
从妻子到子女,长期分离造成了侨乡许多华侨家庭的情感缺失与悲剧。他们人虽然留守在家,情感却一样飘零无依。这种留守者心灵情感的“飘”与离乡者身体心灵的“飘”相互交织,共同渲染出早期华侨家庭生活的苍凉底色。
时过境迁,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近百年前华侨飘零海外的艰辛生活,《故》片以海内外年轻的华人后裔的视角再现早期华侨的漂泊史,是回望,更是传承。毕竟,侨乡今日的繁荣来自前人的奉献,侨乡未来的繁荣更少不了后人的努力。
(作者为广州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