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以客观历史为基础,以时代精神为传承,极具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记录了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其丰富的革命历史和崇高的革命情怀,为提升青少年德育水平提供了有效载体,有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微电影短小精悍,具有良好的故事性和视觉性,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青睐,可作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普及红色文化知识、强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创造良好条件,使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一、微电影融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自媒体为获得流量收益,不惜以扭曲革命历史、诋毁英雄先烈、恶搞历史事件来吸引读者眼球。这种“娱乐至上”的网络思想与大学生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不谋而合,却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明显冲击,甚至影响着部分大学生的文化认知与价值判断,在严重干扰红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的同时,削弱了少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微电影融入红色文化,为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窗口。微电影以故事形式将革命历史中的人、物、事呈现给观众,能集中展现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对调动观众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观看红色微电影,能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触摸革命历史、理解革命英雄,对红色文化产生强烈认同。与其他题材的电影作品相比较,红色微电影在凝聚价值共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讲述山西革命火种诞生,创建第一个党支部的《燎原》,述说刘启耀与“赣宁同乡会”一心为党、坚持斗争的《忠诚》,诠释“英雄精神不会消失,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微电影以影像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中彰显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观看微电影,是一个观影过程,也是一个接收文化知识的过程;大学生创作微电影,更是一个追根溯源、探究红色文化的过程。高校依托微电影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强了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与引导,有利于学生增长红色文化知识、增强红色文化认同。
二、微电影融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愈发多元化。红色文化需要传承,以延续历史本真和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也需要适时创新,以激发文化活力、适应观众需求。微电影融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既要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要兼顾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使微电影发挥更突出的育人价值。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作品为王,以高品质微电影吸引和感染学生;要注重通过微电影开展实践育人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作品为王,提高微电影艺术水准。微电影融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电影艺术实现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达到教育预期,首先要提高微电影的艺术水准,使电影作品内容饱满、情节生动,契合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教育需求。一方面,微电影要有良好的故事性。一个优秀的故事能让学生走近革命历史、揣摩革命伟人心理,能让学生感受到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不计得失的革命情怀。因此,微电影融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需以优秀的故事情节吸引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透过电影故事了解红色知识、体悟红色精神,切实获得滋养与成长。另一方面,要为微电影注入青春元素。微电影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情感需求,改变过度渲染苦难、崇高的创作基调,将青春、励志、创新等现代元素融入微电影,使红色文化教育紧跟时代发展。
(二)实践导向,开展微电影相关活动。微电影融入红色文化教育,需以微电影为媒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教育效果。高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利用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等机会集体观看红色微电影,在观影结束后进行探讨交流,共同感受共产党的艰辛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感受红色精神的强大力量,使大学生在红色文化浸润下坚定理想信念。在集体观影之余,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行观看红色微电影,使学生形成起自主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和习惯。此外,微电影融入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大量有内涵、有深度的影片作为支撑。高校与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微电影资源,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微电影创作热情,帮助学生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注入微电影作品,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微电影的持续传播,使大学生由红色文化的接受者、学习者进一步转变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
三、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红色特质和时代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全面提升育人实效,需以红色文化为滋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底蕴,在科学把握红色文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微电影作为日臻成熟的艺术形式,理应与红色文化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大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创造条件。
(作者系柳州工学院团委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