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向光而行——大学生电影节30周年特别对话”环节
黄会林、陶玉玲在“溯光·而立”——大学生电影节30周年回顾特展
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导演张艺谋
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女演员奚美娟
“向光而立:中国电影30年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论坛嘉宾合照
“现实的回归和想象的突围”青年电影人论坛嘉宾合影
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男演员朱一龙
“南国(珠海)电影周”启动仪式
“南国(珠海)电影周”在珠海大剧院举行启动仪式
5月4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荣誉盛典在CCTV6电影频道等全网主要媒体平台播出。近千名电影业界、学界代表、各界嘉宾及青年学子参与。
1993年至今,大学生电影节始终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撰写青春注解,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的特点,持续代表着一代代大学生的选择,也因此成为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一股跃动的青春力量。站在大影节30周年的节点上,期待未来的大影节能够继续作为青年与中国电影间的桥梁,为中国电影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全面展现大影节30年来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
从1993年到2023年,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教育部的指导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大学生电影节迎来了“而立之年”。30年来,中国电影在产业、创作、市场等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大学生电影节亦保持着对国产电影的持续关注,支持和见证着中国从电影大国一步步迈向电影强国,从立足本土、吸收外来,到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军在致辞中表示:自1993年创办至今,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走过了三十载,作为国内第一个由大学主办、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全国性电影节,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从青涩到有为的光辉历程。大学生电影节发展至今已成为北京甚至全国大学生群体充分认可的品牌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也将继续全力支持大学生电影节的举办和发展,有机融入北京乃至全国文化建设梯队,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青春电影名片。
为回顾大学生电影节30年的风雨历程,电影节特设立融合纸质历史资料与影像记忆的“溯光·而立”回顾展览,携观众穿梭于大学生电影节的光影成长。展览包含历届活动照片、策划文件及历届相关新闻报道、历届吉祥物、历届海报与特刊、著作等珍贵的历史档案。
电影节启动仪式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与著名电影艺术家、八一制片厂演员陶玉玲特地前往参观了展览。黄会林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回忆了大学生电影节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并对展览的举办表达了祝贺与称赞。
黄会林表示,过去三十年中,我国电影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不断提炼并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创作了一批类型多元、风格多样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实践中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愿景。在这期间,大学生电影节也从蹒跚学步的“孩子”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进步一路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电影节特别摄制了大学生电影节30周年纪念影片《向光而立》,对大学生电影节举办 30 年来的组委会领导、秘书长、合作方、荣誉电影人、参与过大影节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等进行口述史访谈并拍摄纪录片,回溯大学生电影节的创办、发展历程与进阶变革,讲述大学生电影节培养出的杰出人才、知名电影人与大影节的渊源与故事等,全面展现大学生电影节30年来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凸显其在中国电影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成片预计将在6月份上线。
同时,本届大学生电影节举办期间与优酷平台合作,开展大学生电影节30年回顾线上主题展映。影片均选自大学生电影节历届荣誉作品,影片上映年份跨越近30年,为热爱影像的广大朋友们献上属于光影的回忆。
推动中国电影与青年观众的“双向奔赴”
30年来,大学生作为中国最有潜力、最高层次的观众,以大学生电影节为平台推荐了一部又一部反映时代主题、昂扬青春精神的电影作品。在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共征集200余部国产影片,最终遴选出31部“光影青春”优秀入选影片。
电影节期间,《白月光下》《拨浪鼓咚咚响》《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采薇》《地瓜味的冰淇淋》《断·桥》《钢铁意志》等31部影片先后与观众见面,组委会还首次联合新影联影业进行优秀影片的线下展映和映后交流,这些影片后续也将在大学生电影节的推荐下,进入全国50余所高校进行巡展。
据介绍,30年来,大影节已经累计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的200多所高校,展映过累计近900部国产影片,展映场次近30000场;举办过近200场学术论坛和学术讲座,发表过近20部调查报告、5000多篇学术期刊论文和评论文章。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表示,通过大影节所设立的艺术创新特别奖、处女作奖、最佳观赏效果奖等具有前瞻性的奖项评选以及大学生原创作品推选系列活动,为电影业界推荐和输送了大量的青年电影人才。
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上,八项由全国大学生推选出的最受大学生欢迎荣誉揭晓。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艺术探索影片荣誉由《深海》获得,《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处女作荣誉,电影《拨浪鼓咚咚响》中饰演苟仁的演员惠王军获得了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新人荣誉,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编剧荣誉由《宇宙探索编辑部》编剧王一通、孔大山获得。
凭借在电影《人生大事》中颠覆以往的表演,演员朱一龙获得了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男演员荣誉。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女演员荣誉由《妈妈!》中饰演女儿的奚美娟获得,曾经在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获得最佳女演员荣誉的奚美娟时隔三十年再获大影节殊荣,在现场,她拍下一张与三十年前同样角度的照片表达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大影节的深厚感情。导演张艺谋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导演荣誉,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荣誉由《流浪地球2》获得。
此外,本届大学生电影节学生原创作品推选环节也登上了“青春之夜”的舞台,第23届国际大学生原创影片、“中国税收”特别单元、第九届青年优秀剧本推选以及2023年度大学生影评推选荣誉获得者代表上台接受荣誉,展现电影新秀的蓬勃创造力与新锐视角。
肖向荣表示,30年来,大影节时刻向中国电影行业传达青年声音、反映大学生的独特品位。它兼具培养电影创作者和培育电影观众的两个面向,发展了电影行业和电影市场的后备军,促进了专业电影人与青年电影观众的“双向奔赴”。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表示,三十年来,大学生电影节一路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从大影节的银幕上,走出了《三毛从军记》《站直啰,别趴下》《赢家》《爱情麻辣烫》《集结号》《疯狂的石头》等许多受到大学生观众喜爱的影片,也走出了黄建新、霍建起、张杨、冯小刚、宁浩以及奚美娟、宁静、潘粤明、周迅、陈坤等一大批电影人,其中许多现在已经成名的导演和演员,是在大影节的舞台上拿到了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奖项。大学生电影节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就像是一块试金石,因为在评选标准上,大影节历来坚持独立、不受商业侵袭的学术品位,推崇具有艺术特质、新锐表达的作品。
以文化学术引导帮助青年人获得艺术滋养
大影节从创始之初便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是由学术文化引导的电影节。每年大影节都会邀请很多专家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各类学术活动,围绕中国电影的前沿话题展开学术争鸣、思想交锋,提升广大青年学子对电影的审美水平和批判精神。同时大影节也通过映后交流、影人论坛等方式建立起业界和学界之间对话的通道。今年的大影节期间,多项学术活动顺利举行。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学术论坛“向光而立:中国电影30年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活动上,来自影视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产业工作者共同回顾大学生电影节伴随中国电影发展的激荡三十年,聚焦推动中国电影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行业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嘉宾提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需要形成艺术创新与观赏效果之间的“双向奔赴”、梳理好适应观众和引导观众的辩证关系,把主流价值、主流观众和主流商业元素集中在一起,形成“好的电影”和“好看的电影”的双向结合。
另有嘉宾提出,在全球化、互联网、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电影的语言、观念、受众、环境,甚至电影的边界正在不断被打破、刷新和重构,电影行业需要在着眼整体、长远、根本之下,推进中国电影的进一步改革,实现中国电影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现实的回归和想象的突围”青年电影人论坛通过与青年电影人的真挚对谈,探讨创新表达的可能性,探索现实与想象的边界。出席嘉宾有独立纪录片导演董雪莹;青年演员黄尧;青年导演、编剧牛小雨;青年导演、编剧、作家邵艺辉;青年导演、编剧温仕培;青年编剧杨治学;青年导演、编剧张大磊;青年导演、编剧周子阳。肖向荣在致辞中借助此次论坛的主题,向各位青年电影人表达了对中国电影的期待:中国电影应回归生活、回归常识、回归精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里面更需要能够引领社会,尤其是引领年轻群体的精神性作品。论坛上,青年影人们就当下影视热点现象展开深入讨论。通过聚焦现实风格与想象力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近期呈现,在探讨与争鸣中激发中国电影潜藏的活力。
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线上会议以“浪潮·节点·图景:电影研究的多重宇宙”为主题,共有40篇来自国内外青年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参与线上发表。资深专家学者与优秀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在线上论坛中进行了精彩的观点交锋,探讨电影前沿问题并提出新锐观点。
黄会林认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观众来关爱、支撑其发展,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电影艺术的熏陶。大学生电影节架设起大学校园与中国电影的桥梁,一方面借助电影节的学术品位和独立眼光,让电影业界聆听到来自青年学子的声音,从中获得启发与反思;另一方面大影节也将大量优秀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引入大学,发挥电影节对当代大学生的美育作用,帮助他们获得艺术滋养和审美提升。
推动电影美育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
回归生活、回归人民,始终是电影发展的关键。肖向荣表示,怎样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地发动青年、培养青年、引领青年,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做出青年贡献是时代赋予大影节的使命。为此,大影节近年来开始强调走出大学校园,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发挥价值。
在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推出了“电影下乡”项目,电影专业的年轻老师和学生们乘着电影大篷车进入乡间,面向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及扶贫攻坚摘帽各乡镇,打造“行走的电影美育思政课”。通过露天电影放映、美育公开课等形式,将光影魅力带入乡村中小学,以期逐步提升乡村青少年的艺术感知力和人文政治素养。
从2021年开始,大影节依托于北师大珠海校区举办“南国(珠海)电影周”。今年电影周的启动仪式在珠海的地标性建筑“日月贝”珠海大剧院举行。3年来,通过举办珠海的各大高校学子乃至市民都可以参与的影视学术与文化产业系列活动,“南国(珠海)电影周”已经融入了珠海的文化建设,成为“共建人文湾区”的靓丽名片。
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南国(珠海)电影周以“穹幕南国·向光而立”为主题,期间,举办了南国(珠海)电影周“数字赋能影视文化与城市发展”论坛、南国(珠海)电影周“共筑华语电影新未来——学术沙龙”、南国(珠海)电影周特别推荐影片展映、青春荣誉推选优秀国产影片展映、国际大学生原创优秀影片展映以及“青春之歌”主题露天影展等活动,在光影中回顾一代代青年人的成长记忆、少年时代和青春絮语,同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带来多种艺术交融的文艺展演盛会。
今年,大影节又发起了“名导·名城·明日之星”青年影像创作计划,征集招募青年创作团队,围绕各地文化资源、文化空间进行影像创作,打造具有青年文化特点的大影节子品牌。挑战计划首站落户北京东城区,将用镜头展示首都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成果,希望将青年力量注入北京文化建设事业,将光影魅力带入大街小巷。
肖向荣表示,近些年来,大影节把电影美育从城市带入乡村、又从乡村回归城市,还走进了社区。借助电影这一促进交流、激发碰撞,连通不同文化的桥梁,大影节也逐渐从当年的校园文化活动蜕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文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