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天明故事:吴天明及其亲友访谈录》近期完成印刷、出厂面世,出版时间为2023年1月。该书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项目“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第二期丛书出版计划中的一部,丛书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在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团队的努力之下,本丛书的出版进度近来大大加快,争取尽快完成本期30部图书的出版计划。目前丛书第二期已完成18部,整个《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已有22部图书与读者见面。
《天明故事》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陈墨研究员主编,收录编者对原西安电影制片厂吴天明导演及其亲友——妻子穆牧、女儿吴妍妍、女婿嵇波、二弟吴继明、三弟吴伟利、老友吴尊鼎等人的口述历史访谈摘录,时间从2012年至2015年本书编纂工作期间,访谈地点分别在北京和西安。全书307页,34万字。
《天明故事:吴天明及其亲友访谈录》是一部关于吴天明的口述历史出版物,其亲友访谈部分仅摘录与吴天明相关的部分。正如编者陈墨所说,本书的编纂,“理由不必多说”。在中国电影史,特别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吴天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人物,而且是一个具有多个侧面的人物。他首先作为一名电影艺术家,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等早期作品从一开始就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变革潮流的浪尖,也因此获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一个导演终身成就奖;其次,他曾担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并主持了一场大刀阔斧也颇多争议的电影制片机构改革,无论结果怎样,这些改革都是中国电影史的重要一页;第三,他对中国电影“第五代”精英的扶持,是当时新一代中国电影力量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对于吴天明个人来说,他也是一个性格突出、极具人格魅力的电影人,本书编者总结为“老顽童”,因此,他的口述历史也颇具趣味性。
对于本书中的吴天明及其亲友,无论是访谈还是书籍的编纂,在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中都大致归入西安电影制片厂电影人口述历史。本书编者陈墨与张锦、周夏以及苗禾组成的口述历史西安组曾对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老电影人进行过系统全面的访谈,分别在西安和北京访谈了近20位西影厂老电影人,涵盖了厂领导、党务、史志、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剪辑、洗印、特技、表演、制片、宣发、艺术档案工作者以及亲属等身份、角色、态度各个维度,这种比较全面的涵盖得到了西影集团特别是其离退休处的鼎力支持,也有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资料库的后勤保障作为背景。在口述历史项目中,西影厂是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访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机构之一。
无论是访谈还是丛书编纂,西安组成员之间始终有着密切的交流、协调与分工。本书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电影人口述历史出版计划中的一本,也是其中最早面世的一本,其特点是围绕重要人物吴天明进行编纂。最初曾有过这样的计划,即将所有西影受访人谈论吴天明的内容集中编纂,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回忆吴天明。这一计划因考虑到每一位西安电影制片厂电影人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而取消,并将其亲友范围缩小到最小范围。因此,相关吴天明的回忆,也可以期待在后续出版的西影人口述历史图书中出现。
本书的访谈和编纂均为陈墨研究员,具有采编合一分册的特征,较能保持访谈初心与最初的口述历史风格。陈墨作为项目第一任,也是本访谈采编时期的专家组组长,是项目业务规范的主要制定者,也是本项目专业史、社会史、个人心灵史三个维度的直接提出者,而他个人尤为擅长将受访电影人作为活生生的人来挖掘并存留其个人心灵历程的记忆碎片。这一点对于吴天明这个极具个性的人物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希望读者能在书中看到一个鲜活的而不是概念化的吴天明。
不过,这样一种愿望可能会有一定的折扣,那就是本书的中心人物吴天明在访谈中途不幸去世,而且他去世那天原本的日程安排,正是商讨恢复因影片《百鸟朝凤》制作中断的口述历史访谈,这使得对吴天明本人的口述历史访谈很遗憾地停留在了《老井》的创作阶段,成为未完成的访谈。按照编者所述,访谈正“渐入佳境”之际,便不得不戛然而止。本书编入的内容,也主要限于吴天明作为“艺术家”以及“家人与老友”这两个侧面。
由于吴天明导演的去世,本书后期的大量工作,包括补充访谈人物的引见以及书稿的审定得到了吴天明女儿吴妍妍的大力支持。
本书的出版,也是对已故吴天明导演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