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现实主义题材热的回归,“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国民大众最为关切和重视的焦点问题。作为社会现实在文化文艺领域的直观映射,教育题材影视剧通常以少男少女、校园学习生活和家庭关系为表现对象,关注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和时下教育领域社会关注热点,反映中国家庭普遍面临的“教育焦虑”,具有重要的社会引导教化价值。近年来,我国教育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正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国家的教育政策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蓬勃发展趋势,也在从各种不同维度呈现着我国教育管理模式的变化特征。
一、萌芽时期的大胆探索
萌芽时期的教育题材影视剧主要以九十年代以前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师魂》《绿荫》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教育类影视剧主要以教师群体作为叙事主线,也突出反映了我国早期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显著问题。一方面,作品叙事偏向教师群体视角而相对忽略学生形象塑造,表现了当时我国教育管理理念和实践多以教师为中心而未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影视作品中教师在教育管理问题上习惯于从自身思想观念和经验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心理情感需求,错误地将学生作为了教学的客体而非主体。由此可见当时整个教育管理模式都缺乏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尊重和个性发展需求的重视。另一方面,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反思和呈现是萌芽时期教育题材影视剧做出的大胆探索。这一时期的教育题材影视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反思填鸭式教学方式、特殊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师职业保障发展机制不健全、排斥新式开放教育管理理念等问题。由此也说明,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随时反思教学思维的科学性时代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创新性,同时也要关注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
二、发展阶段的实践反思
九十年代以后至本世纪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促使教育题材影视剧内容风格越发丰富开放,诞生了《十七岁不哭》《十八岁的天空》等以青春校园主题为代表的影视作品,突出反映和体现了我国这一时期教育管理模式和思维上发生的显著变化。一方面,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将叙事重心从教师群体转移到学生群体。这一时期的教育题材影视作品更多是围绕青少年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生活展开叙事,比如早恋问题和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的处理,当时的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口头说教式和强硬体罚式等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尝试以平等平和的姿态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教育和科学引导,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立竿见影,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这就说明教育管理的思维手段必须以尊重学生心理情感特征和需求为前提。另一方面,《家有儿女》这类家庭教育主题影视作品的成功表明当时教育界已经开始将目光投放到了家庭教育问题上,看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也成为之后我国教育类影视剧在类型内容上开始转向家庭题材的重要信号。由此可见,教育管理实践应当不断开拓思维开阔眼界开放格局,积极吸收新思想尝试新手段,关注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教育合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育管理氛围。
三、新时代的全面呈现
近十年来的教育题材影视剧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主题内容形式都愈发多元。一方面,当下教育题材电视剧更关注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对整个社会教育管理体制模式的影响力。比如关注小学教育的《虎妈猫爸》、关注中高考的《小别离》《小欢喜》等都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家长教育焦虑、唯分数主义、补课兴趣班等教育内卷问题、抢占学区房教育资源等都是目前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缓解在当下依然步履维艰,只能一步步从思维转变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为广大学子提供多元教育成长路径和公平教育条件保障,在精神层面和教育实践中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松绑,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新时代教育题材影视剧还关注到教育政策的不断更新变化和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优化问题。比如《小舍得》中体现的学区房生源“不看户籍看学籍”等新的教育管理规定;《小欢喜》中所涉及的2019艺考高召新规等。这说明我国当下的教育管理模式依然在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未来也将继续随着教育实践发展不断进行政策优化。同时,教育题材电影比如《一个都不能少》《银河补习班》等,都重点关注和反映了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关注,说明我国当下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机制依然存在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还要放眼全国,重视关注偏远地区教育这些薄弱环节,努力实现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体现人文主义情感关怀。
艺术植根于现实又观照现实,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发展变革趋势,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都在不同时期的教育题材影视作品中得到呈现和凸显,同时这些影视剧在呈现现实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以多维视角表达传递着科学积极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我们不仅要在这些影视剧作品中看到群众关于国家教育管理问题的呼声和反馈,也应当立足现实回归现实,通过这些成功的教育题材影视剧自觉进行实践反思,继续落实教育管理思维策略方面的调整优化。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