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原创性作品,鼓励开发品牌化、系列化电影”,明确了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与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策推动与全行业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国产系列电影得到了长足发展。5月7日,今年的全国电影市场票房突破200亿元。这预示着中国电影正在持续强劲复苏中,而电影人也摩拳擦掌筹拍新片。在近期发布的新片项目中,众多电影的系列、续集作品浮出水面,其中不乏有让观众颇为期待的作品,如《流浪地球3》《人生大事2》《唐人街探案4》《哪吒之魔童闹海》《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悬崖之上2》《一点就到家2》《无名之辈2》《非诚勿扰3》《除暴2》《爱情神话2》《新警察故事2》《雄狮少年2》《传说》(《神话》续作)、《智取威虎山前传》(《智取威虎山》续作)、《大鱼海棠2》《飞驰人生2》《神探大战2》等,以及已经确定即将上映的《巨齿鲨2:深渊》(合拍)《扫毒3:人在天涯》《封神》(系列3部)《志愿军:雄兵出击》(系列第一部),已经杀青的《前任4:英年早婚》《美人鱼2》,正在拍摄制作中的“熊出没”第10部、《白蛇传之白素贞》等系列电影。
今年春节档,系列电影《流浪地球2》在万众瞩目中,首日就拿下近5亿票房,上映三天票房突破10亿,拉动春节档大盘强势增长。该片票房最终突破40亿元,加上前作46.87亿的票房,系列两部作品总票房已达87亿。毋庸置疑,“流浪地球”已成为国产系列电影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此外,同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第9部大电影,也走势稳健,获得14.95亿票房。从2014年《熊出没》第一部上映以来,十年间,该系列几乎以每年推出一部的节奏为亲子观众带来欢乐,系列总票房也达到57.3亿多元。
近年来,如《长津湖》《战狼》《唐人街探案》《绣春刀》《叶问》《拆弹专家》《前任》《窃听风云》《误杀》等系列电影惊艳亮相,屡创市场佳绩,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也足以证明国产系列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进程中推动创作格局多元化、完善市场构成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导演梁君健表示:“系列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很大推动力,已经形成IP和品牌的电影,接下来续集的市场营销、观众可识别度、观看意愿上有天然的优势。”他认为,系列化有利于把题材类型、故事类型进一步深化、强化艺术创作的能力,有利于电影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中国现在已经有超过80000块银幕,每一块银幕都是‘嗷嗷待哺’,一天也不能‘断顿’。电影院对电影的需求量不断在增长,也必须要有更多的系列电影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观众的需求。市场需求也好,观众需求也罢,都可以说是‘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是从电影产业的规模,还是从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系列电影都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系列电影具有可持续性、品牌效益最大化的特点。在他看来,系列电影应注重剧情的互文性,人物设定的互构性,构建“跨媒介”的故事世界;制作上应以“缔造标准化”规范电影生产各环节;注重“类型化”生产,以技术加持内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长远布局规划,全产业链、全媒介化经营和品牌建设。
◎ 系列电影头部之作“频出”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银幕数持续增加,电影观众对国产优质电影的期待越来越高。国产电影的类型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类型和视听元素,受到观众的好评。在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6部影片中,系列电影有《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变形记》四部,占比66.7%。不仅如此,《捉妖记2》上映首日就拿到了5.47亿票房,《唐人街探案2》和《西游记女儿国》均破亿。其中,《唐人街探案2》最终累计票房近34亿。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中,也有《流浪地球2》和《熊出没9》两部系列电影,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熟的系列电影是成熟电影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电影进入“重工业化”阶段的一个明显标志。
在国内市场中,从项目一开始就有系列电影规划的,不得不提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狄仁杰”最开始就打出“华语007”的招牌,第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2010年国庆档上映,斩获票房2.9亿;三年后,续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上映,收获票房6亿元,在影片彩蛋中,甚至透露了将来可能拍摄的所有续集的内容,令观众保持关注;2018年,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在暑期档上映,票房保持在6亿元。有消息称该系列第四部也已在筹备中。
同为“探案”题材的还有陈嘉上导演,邓超、刘亦菲主演的《四大名捕》,路阳导演的《绣春刀》、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等。《四大名捕》2012年暑期档上映,拿下约两亿票房;次年,续集上映,票房1.7亿;2014年,该系列“大结局”上映,票房止步于1.9亿。同年暑期档,路阳的《绣春刀》亮相,票房为9300多万;2017年,续集上映,斩获票房2.7亿元。
2015年12月31日,陈思诚带着自编自导的《唐人街探案》,以高达8.2亿的票房完成了惊艳首秀;2018年春节档,续作再创佳绩,累计票房近34亿;2021年,因疫情推迟了整整一年的该系列第三部再战春节档,上映首日即斩获10亿票房,最终揽下45亿多元票房。
早在2018年,《唐人街探案2》上映后,导演韩寒就曾公开表示,“这是国产电影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构成’宇宙’的电影。”如其所说,在《唐人街探案2》中,出现的那个“CRIMASTER世界名侦探排行榜”,足以证明陈思诚想要创造“唐探宇宙”的野心。而三部《唐探》系列电影的上映,正是通过场景的变换和固定角色IP的塑造,不断充实电影中的虚拟世界,将新的观众源源不断带到这个虚拟世界,从而在公众中制造出共同的记忆,增强了观众与电影的情感联系。近日,“唐探”系列的第四部也已立项。
浙江星光院线总经理富海芳认为,系列电影是电影产业成熟的一个表现,说明国产电影的品质到达了一定的水平,市场认可,达到了IP深度开发的阶段。
国产系列电影中,许多都是合家欢的定位,比如徐峥的“囧系列”、宁浩的“疯狂”系列,田羽生的“前任”系列,吴京的“战狼”系列等。其中,“囧”系列、“疯狂”系列,看起来虽然系列感不是很强,但故事内容往往“一脉相承”,带有很明显的导演个人风格“烙印”。
2012年,徐峥带着《泰囧》征战贺岁档,最终拿下12.7亿票房创造当时国产影片最高市场纪录。三年后,《港囧》以16.1亿元票房完美收官;2020年,因为疫情,原定春节档上映的《囧妈》改道线上发行。
相对于“囧”系列三五年一部的创作节奏,田羽生的“前任”系列,创作节奏明显要快很多,2014年第一部上映,次年上映第二部,两年后《前任3》上映,摘得19.4亿的不俗票房,而《前任4》则有望在今年内上映。
2015年,《战狼》上映,以“黑马”之姿收获5.4亿票房;两年后,《战狼2》横空出世,最终以56.9亿稳坐中国市场单片票房冠军“宝座”多年。
自2019年开始至2021年,“我和我的”系列连年在国庆档上映,《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三部电影分别取得了31.7亿、28.3亿、14.8亿的票房。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看来,中国续集电影基于内容需要的传统更为凸显,而当下以IP等为召唤力的系列片也渐成潮流,尤其是中国式的“我和我的”系列的独创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21年,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国庆档上映,凭借57.75亿票房一举拿下中国电影票房榜冠军。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征战2022年春节档,再次续写票房奇迹,斩获40.67亿票房。至此,《长津湖》两部电影取得近,98.6亿的票房,成为中国最卖座系列电影。
一直以来,香港电影都有系列开发的创作传统,以《澳门风云》《反贪风暴》《杀破狼》《使徒行者》《窃听风云》《扫毒》《寒战》《叶问》《拆弹专家》等为代表的港式电影同样“系列频出”。
值得一提的还有惊悚恐怖片,曾经的“票房担当”《京城81号》已经推出了两部作品。
当下国内市场中,另一支颇为壮大的电影系列是以《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潜艇总动员》《赛尔号大电影》等为代表的“幼儿向”动画电影,如今这四个系列都成功推出了七八部作品,《熊出没》的第九部已取得14.95亿票房,大大提升该系列的“天花板”。按照《熊出没》每年一部的节奏,该系列第十部也值得期待。同属于“幼儿向”的《猪猪侠》也有5部之多。其中,很多作品逐渐在暑期、春节等形成固定上映档期,稳定培育市场受众。
从内容形态上来看,很多系列电影在剧情上是连续的,比如“春娇志明”三部曲;也有很多系列电影的内容则是相对独立的,分别讲述不同的故事,但在主题上有着相似表达,或者采用相似的情节设置。比如,“前任”系列讲述的便都是有关“前任”的故事,《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甚至连主角都没有更换,“原地”开启另一个次元的爱情故事。
这些年,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系列电影开始渐成气候。业界专家表示,随着电影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随着对类型电影的进一步认知,随着电影产业规模扩大、制片企业实力增强,以及电影创作者深层次的观念调整,系列电影创作生产定会不断开辟新的境界。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