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演绎与扬弃,孕育着深沉而高贵民族精神品格,标志着一个独特而优秀文明体系的凝聚力和定力,是民族发展与壮大的文化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土壤,是区别其他国家的精神标识。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精神血脉延续的重要保障。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和文化产品,其以特殊的文艺形态和表达场域必然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历史责任,是新时代独具影响力和优势的图形化与动态化视觉传达体系。
一、中国动画“民族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中国丰富的古典文学资源,包括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和留下深刻烙印的中国戏曲,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与素材。经典动画作品《铁扇公主》取材于《西游记》,时长1小时20分钟,成为世界第四部、亚洲第一部长动画;上个世纪80年代,动画《哪吒闹海》取材于《封神演义》;动画《崂山道士》取材于《聊斋志异》等,这些动画作品曾都引起世界巨大反向,达到了至今都无法超越的动画巅峰。
中国传统动画曾以鲜明的“民族化”艺术特征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宣扬了“民族当自强”的历史使命,传递了民族团结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世界动画史上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中国学派”理念下,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九色鹿》、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作品都坚持了“民族化”,体现了“存粹的民族性”。
二、中国动画“再民族化”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文化的挖掘、萃取、阐发与汲取,还应该与时俱进,创新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新时代中国动画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历史使命,要实现由“民族化”到“再民族化”的转型和发展。
(一)“多元化”重构下的“再民族化”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下,“多元化”不仅存在于地缘区隔之中,也存在于时间轮替之间。文化在面临“界限”与“时限”问题的同时,也在“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互相渗透过程中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即“世界层面的民族化”。爱德华·萨义德在他的《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提到,“某种文化往往与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联系起来,因此文化就具有区别不同身份来源的作用。”美国迪士尼在多元文化中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动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美国迪士尼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化将娱乐与多元文化合二为一,将语言、价值观、文化融入动画作品中,实现跨国文化轻松表达,宣传了美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了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力。迪士尼出品的《功夫熊猫》、《花木兰》运用了中国文化,却宣扬了西方文化精神。因此,中国动画要从艺术形态、艺术内容、文化价值体系、传播路径等上寻求“再民族性”与“多元化”有效的契合点。
(二)“再经典化”重释下的“再民族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母体本身不会消失与断裂,然而往往内心已经存在的记忆形象依附时间存在所产生的影响而滑落,很难将经典中的“虚”、“幻”以及视觉传达中的“实”与受众的“新奇”同行同步。因此,重构中国动画文化内涵和精神旨归是当今动画“再民族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提炼的“有形素材”与“无形素材”的“再经典化”是中国动画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路径。将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名著等“有形素材”置于“文化流变”与“历史沉淀”中,将文本的“忠实”、动画文本的“转译”、结构改编的“结构”有效结合;神话、民间故事等“无形素材”将以“化身式”人物在动画中呈现,将“仁爱”、“崇正义”等价值理念以及“爱国”、“平等”、“自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通过动画传达。
国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等不仅是动画角色、动画场景传递的意蕴手段和表现技法,更是动画色彩、动画思想动画内容所流露“民族情语”。中国水墨动画在中国画“得其形似”与“托名写意”之间找到平衡,保持真实的理解逻辑。
总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的营养源泉和灵感动力,中国动画由“民族化”到“再民族化”是“动画真实”的重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当代国产动画作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21VSZ1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南丝绸之路历史故事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20YJC850014);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一般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动漫译介及际传播研究》(yyk222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