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曾言“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该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中国经典红色电影多改编自文学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整合文字、摄影、画面、戏剧、音乐等艺术元素,既是普及宣传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有力工具,也是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经典红色电影的思政育人功能
经典红色电影将革命历史作为书写对象,通过还原历史场景与历史事实、塑造英雄人物,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征程,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价值。时至今日,红色电影已突破艺术形式和功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时代记忆、呈现出不同个体的精神风貌。同时,红色电影依托不断调整及变化的政策持续前进,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形态得以继承、发扬和创新,成功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且作为社会正能量和意识形态引导力发挥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明确红色电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定位,指出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高校将红色电影及其承载的红色文化积极融入思政教学既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举措,也是正确的实践命题,需要思政教师综合发掘新时代红色电影传达的新价值、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等,将红色电影贯穿于思政教学各个环节,从而提升红色文化与思政课融合育人质量。
二、经典红色电影思政育人实践路径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定层次化育人目标
经典红色电影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高校将此作为思政育人工具,需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重设层次化育人目标。传承红色电影所承载的红色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借助拥有不同性格和经历的鲜明角色展示不同的英雄形象,潜移默化地将红色基因和红色信念传达给人民群众。对此,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思政育人改革,明确大学生是“现实的人”,将学生思想品德、成长成才教育作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学生实际需求,明确不同学年学生内在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素养,针对性划分为不同的思想层次,而后设定层次化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教育目标。例如,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重点培养其守纪律的习惯,可将《上甘岭》、《英雄儿女》作为教学案例;针对大三、大四学生,重点培养其文化自觉、价值观传承责任,可将《建国大业》、《建军大业》作为教学案例。此外,思政教师应重视人文精神在育人目标中的体现,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借助红色影片教育引领学生坚定对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多元文化中主导地位的统一认知,保障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二)多主体参与,共同完善育人内容
经典红色电影的思政育人功能实践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需要除高校、思政专业教师之外的社会、家庭等主体履行自身教育职责,形成以高校思政理论课为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其他课程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辅助渠道的多主体参与格局,基于多元化视角构建完善的育人内容体系。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完成,以思政专业教师的灌输性教育为主,需要教师系统化讲授红色文化价值、历史进程及不同历史事件,将不同时期领导人的重要思想传达给学生,从而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武装学生头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经典红色影片剪辑成片段融入授课内容中,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感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高效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应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尤其是重庆、江西等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当地高校可与文化旅游景点、博物馆等展开合作,引进专业研究红色文化历史的人才举办讲座,并以放映红色影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企业等应注意通过不同平台、媒体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先进性,共同让学生摄入更多的红色文化,形成渗透性教育机制,与灌输性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组织代表可拜访抗战老兵等长辈,了解其在战争时期的真实经历,近距离感受红色传承的重要意义,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与其他学生共享。
(三)强化实践教育,彰显文化育人的社会功能
经典红色电影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高校重视实践教育,即重视思政理论与红色文化理论的升华,借红色影片教育将社会本位功能观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意识并主动发掘个人价值,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教育功能。基于此,思政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专业视角创新分析红色影片对不同学科的实际意义。例如,新媒体专业教师应深入分析红色影片制作与拍摄的市场环境、经济价值等;思政专业教师可重点分析红色影片对社会稳定、社会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英语等外语专业教师可以运用其他语言解析红色影片中的文化内涵,传达红色文化在国际化、文化交际中的现实意义。如此,红色影片的社会育人功能应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其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主体,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实现思政育人指引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实践归宿。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