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当选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心情很激动,这是对我莫大的认可和鼓舞,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说。
今年是王平久第一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秉持着“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放空炮’”的原则,王平久委员从自身工作出发,深入调研,梳理总结,带来了《关于广泛动员文艺战线投身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提案》和《关于推进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几点认识的提案》,建议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采风创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电影题材类型多元化,鼓励新主流电影发挥引领作用,摒弃唯流量论、唯票房论、唯流行论。
《中国电影报》:您可否为我们介绍并解读您的两份提案,以及您提案的初衷?
王平久:此次大会,我准备了两份提案。
一是《关于广泛动员文艺战线投身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提案》。乡村振兴事业复杂而艰巨,我认为,目前乡村文化的繁荣振兴举措创新还远远不够,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服务乡村无论是数量上、时间上、感情上投入还远远不够,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建议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强化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议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采风创作。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将深入乡村生活、投身乡村振兴作为自己锤炼艺术素养与道德修养,积累创作素材与灵感的实践课堂。建议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公益活动。更好聚拢优质资源,加大对乡村文化的多样化传播,甚至开展一些带货、推介等经济活动,助力打造乡村知名产品、支柱产业、文旅品牌,生动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二是《关于推进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几点认识的提案》。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但发展不平衡、供给结构不合理,对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美学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题材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仍然明显。因此,我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电影题材类型多元化。鼓励新主流电影发挥引领作用,多种类型电影百花齐放;鼓励电影工作者秉持人民情怀,摒弃唯流量论、唯票房论、唯流行论,杜绝跟风、扎堆、注水、悬浮的不良作风。建议进一步鼓励中国电影开展创新实践。特别是青年电影人要勇于自我革新、敢于突破,避免畏首畏尾、讳疾忌医。职能部门在各方面、各环节应给予支持。建议进一步营造中国电影良好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这需要社会各界加深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倡导开放包容,避免刻意的联想关联和过度解读;倡导理性思维和正面化解疏导,应充分科学手段研判和化解舆情矛盾,避免以偏概全、误读误解。
《中国电影报》:您创作的《一起向未来》等多个作品,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您认为,该如何利用影视、歌曲等艺术载体,向观众、百姓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王平久: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与很多其他艺术家不同,我创作歌曲的灵感、表达与传播,是与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名大型活动策划组织者之间的实践、感悟与思考相互贯通的。
我认为,好的作品无论影视、歌曲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首先应该以发现、观察的眼光观照时代、观照群众的心声,真真正正做到有感而发。此外,文艺创作也要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多采用时下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传播方式,才能更好与受众产生对接和共鸣。
《中国电影报》:作为电影行业权威、专业的媒体,您认为电影频道将在未来的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平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是对媒体工作发展方向的最新指引。
近年来,我们以“电影,共享美好生活”理念为引领,以建设中国电影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在电视栏目与新媒体矩阵融合发展、大型活动举办、创新宣传形式、品牌焕新与商务拓展、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很多成果。
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电影频道始终坚持“国家队”、“主力军”的定位,履行好中国电影宣传推介、组织评论的职能,力争以高质量传播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们整合优质资源,努力为广大电影人和电影机构营造良好的创作舆论氛围,提供开放、有力的制投宣发媒体融合平台支撑,发挥枢纽牵引作用,集纳社会各界优质资源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作为服务全国观众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媒体平台,我们力争为广大观众搭建电影文化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沟通桥梁,以更多的精品力作和更好的媒体服务满足全国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怀揣使命与信心,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努力干,推动电影频道焕发新的生命力,探索中国主流电影传媒新形态、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