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最具科技属性的艺术产品,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的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不仅全面实现了数字化,在电影数字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但同时,电影产业发展仍面临引领性研究成果较少、标准体系不健全、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不足等问题,科技创新在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支撑电影工业化建设等方面作用有待加强。
一、核心技术仍存短板。我国现有银幕超过8万块,电影放映设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组装集成能力已较为成熟,但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仍存短板。一是在电影核心技术领域缺乏基础研究,部分关键技术指标长期引用国外标准、中国电影标准的自主化水平偏低,缺乏国际话语权。二是部分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人,专业级图像传感器、图像显示芯片等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卡脖子”难题亟待解决。
二、电影产业有待提质升级。当前电影产业发展面临供需双重压力。一方面,流媒体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也使观众对电影品质、观影环境提出更高要求,观众期待更具沉浸感、更极致的影院观影体验。另一方面,我国电影行业已实现全面数字化多年,但相较于近年来各领域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电影科技的产业化应用陷于瓶颈,难以支撑影院视听效果、电影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在电影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探索,研发并推出了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放映系统,其整体方案和技术指标均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提出,不仅多项指标大幅超越现有国际标准,主要核心技术更为全球首创并持续领先。由于应用此项技术与工艺,能够大幅提升影院的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同时为电影创作开拓更多延展空间,获得了国内外电影市场的高度关注。著名导演卡梅隆、李安、陈凯歌均在电影摄制和全球首映中采用此项技术,欧洲电影博览会对此项技术授予“特别技术成就奖”,这也是中国电影技术首次在国际获得专业奖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电影强国的决策部署,建议将发展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为系统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一、设立国家电影科技创新中心。面向高新技术格式电影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构建由电影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国家电影科技创新中心,统筹优化配置资源,集中研发产业共性基础技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二、推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标准体系建设。一是根据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需求,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数据及模型技术、关键应用技术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标准体系。二是加强行业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各方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制定。三是强化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实施,指导电影拍摄、制作、放映各环节工艺设备的改造升级,提升电影行业的工业化、产业化水平。
三、促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普及应用。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对影院新建、改造安装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放映设备给予扶持,推动放映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影院视听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鼓励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技术在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发行制版中的广泛应用,持续优化成本和效率,进一步丰富创作形式、提升创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