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而言,经典红色电影可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存在,这既是由于电影蕴含的精神价值决定的,又是当代教育模式创新的需要。
借助此类电影,高校及教育者可获得多元化的育人内容和形式,从视觉层面拉近大学生主体与价值观培育、理论知识传授及精神价值熏陶等的距离,进而吸引大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调动大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以此在多元创新中深化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助力思政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经典红色电影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经典红色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更是由于其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借助此资源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而且能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在其深度情感体验中完成教育任务,在其深刻认同中提升育人实效。从思政教育的视角来看,首先,经典红色电影能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红色电影从英雄主义时代逐步向现实性转化,成为经典的电影作品更是作为时代的记忆永远留存。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社会需求发生了较大转变,以红色电影的形式开展教育,能从教育内容和形式层面不断贴近大学生的学情实际,促使教育以更具直观性、冲击性的方式为大学生营造相对真实的情景体验,从而更直接地带动大学生的价值观转向和精神培育,更深入地实现育人目标。其次,经典红色电影以其特有的人物形象、伟大精神追求和奋斗历程,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并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主动地承担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通过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展现,此类电影的情感导向、价值观培育、榜样示范、精神熏陶等功能可得到最大化体现,结合教育者的创新整合实现育人价值更高水平的展现。加之新时代背景下多元信息技术的使用,教育者可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此类电影的展现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融入提升电影的感染力,确保红色文化以视觉化的展现形式契合思政教育内容和要求,促使思政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更高质量的创新,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经典红色电影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践路径
在发挥经典红色电影重要功能的基础上实践其特有的育人价值,高校及教育者应从思想观念层面重视其特有的价值、正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紧抓育人主阵地,在精准定位育人功能、契合教育主题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其与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融合,开展高质量育人实践。
1.紧抓育人主阵地,推进经典红色电影在思政课中的高质量融入
作为高校育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职责,其课程教学效果对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影响。经典红色电影育人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其在思政课中的有效融入。对高校而言,应从宏观层面规划经典红色电影在思政课中的融入,为其育人价值的实现提供系统化指导。对高校管理者而言,应立足本校思政课教学实际,重视红色电影的育人功能,在制定思政课教学计划时融入必要的红色电影内容,为红色电影的高质量融入提供系统规划、确保融入方向正确,也指导课程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探寻融入的具体方式。对教师而言,应结合高校的指导和帮助,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色电影相关内容,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和情感体验。
2.精准定位经典红色电影育人功能,选择恰当资源契合教育主题
不同类型的红色电影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高校及教育者在选择电影时应注意电影主题与教育主题的契合,把握尺度,促使教育既能有效展现电影蕴含的育人价值,又能更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在精准对接中强化电影的育人功能,提升教育质量。第一,教育者在使用红色电影时,应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统一,结合教育的主题要求和电影的主要内容深度思考和探究,确保融入内容的恰当、方向的正确及形式的统一,促使电影真正为教育服务。为此,教育者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红色电影的育人功能,深入分析其与教育内容、育人目标的契合度,为内容选择、方式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教育者应结合育人主题,选择符合育人要求的电影片段,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在解放战争史实及革命斗争精神传授的过程中,教育者可选择《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影片,以革命战争电影的形式向学生直观传达宏大的战争场面;在抗美援朝精神培育过程中,教育者可选择《英雄儿女》作品,通过带领学生感受广大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流血奋斗及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劫后重逢,感悟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
3.使用信息技术创新红色电影育人形式,在全方位融合中提升育人实效
经典红色电影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其特有的精神和价值观内涵外,影片制作与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重要原因。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受众可随时随地观看电影,电影修复技术也被应用于经典老电影的传承与保护。基于此,高校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电影的融入形式,在全方位融合中凸显其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和更真实的体验。例如,教育者可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探索红色电影的育人形式,在4K、3D、虚拟真实等技术的帮助下优化学生的观影体验,既以此创新电影育人形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又在充分互动和真实体验中深化教育影响,借助红色电影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4.立足经典红色电影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立足红色电影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深化精神文化内涵,能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直接、更便利的接受红色电影熏陶的途径。为此,一方面,高校可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组织红色电影展映活动,从学生视角出发选择多元化的电影,并在与社会相关机构的合作下将电影中涉及的纪念馆、战争遗迹及博物馆等真实场景融入活动,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拓展思政教育场域,启发学生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深入感知红色电影的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红色电影专题模块、共看同一主题电影及共上一节思政课等形式筑牢网络红色育人阵地,结合多元化的网络实践活动营造红色电影育人氛围,在丰富网络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拓展红色电影育人范围、深化育人实效。
(作者系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中国传统德育思想资源现代转化研究”(编号:D/2021/01/8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