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岁岁春节档,年年“熊出没”。2023年大年初一,“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第九部《熊出没·伴我“熊芯”》将再次与观众相约电影院,共度欢乐暖心的合家欢时刻。1月10日,影片在北京举办线上专家研讨会,影片众主创与来自学界、电影业界和文艺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在与会专家看来,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孵化,“熊出没”系列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制作上不断突破,已经成为国内大银幕成功的合家欢动画品牌,而《熊出没·伴我“熊芯”》更是在一贯的高水平制作之上,聚焦爱与亲情的永恒主题,让观众在欢乐观影的同时实现温情回望。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影片出品人尚琳琳,导演林永长,制片人、制作总监王强介绍了影片的创作主旨,表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成为全球电影创作的主流,“熊出没”创作团队希望新一部影片能以情动人,而一直以来,观众“熊妈” 的呼声和疑问不断,因此,团队决定重新挖掘现实主义,聚焦熊大熊二一家,以双向奔赴的母子情为主线,创作出一部适合全家在过年期间一起观看、一起欢乐、一起享受的动画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称赞,“熊出没”系列作为国产动画原创IP,持续做到第九部,总票房超过40多亿元,非常值得肯定和支持。《熊出没·伴我“熊芯”》主题温暖动人、故事结构完整、制作水准精良,通过层次分明的剧情演进、冲突化解,完成了一个暖心温情又略显复杂故事的清晰表达,在春节这一家庭亲情感受最集中的阶段,一定能深深打动观众,为久违的电影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疫情三年,观众对亲情的了解和认知有了更细腻更温和的改变,《熊出没·伴我“熊芯”》中关于亲情情感表达完美契合社会情绪的变化;在制作水平和理念上也均有更多提升,机器人的设置暗合了元宇宙等高科技,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满足了现代观众对视听表达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共同促进了整部影片,甚至是整个系列的长足发展,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动画力量。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黄军表示,不同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的独特性在于万物有灵、挣脱了肉身的束缚,其形象角色均是人类的映射,《熊出没·伴我“熊芯”》将母子之情利用动物形象表达出来,让观众能够很自然地代入其中。经过十年的开发升级,“熊出没”系列本身与观众一起成长,以一以贯之的情怀和追求,实现制作技术、人物塑造、细节设置的层面的日臻成熟,构筑了一个让观众期待的童话世界。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赞赏《熊出没·伴我“熊芯”》“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十分成功”。他表示影片主题思想鲜明,聚焦母子双向表达,细节处理非常感人;剧情结构有亮点,多处转折令人惊喜;风格情趣显新意,诙谐幽默,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中实现情绪的起伏;人物塑造立得住,“熊妈妈”角色丰满立体,进一步丰富了“熊出没”世界构建;在制作层面上也延续了一贯的高水平,其中“熊大淋雨”的画面逼真感十足,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认为,“熊出没”系列从电视动画出发,不断调整策略,经过持续的诚意探索,实现了向动画电影、衍生开发等的跨媒介传播,走在了中国动画创作的前面,成为中国动画的中坚力量。《熊出没·伴我“熊芯”》保持了“诗意的追求”,在艺术审美观照之外求新求变,“熊妈妈”创新性形象的塑造是重要突破,成功展示了动画电影的多样性、丰富性、探索性,吟唱的并不是只面向孩子的歌。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表示,做好系列电影,是电影强国的重要支撑。“熊出没”系列在故事设置、人物设定、主题挖掘等方面不断丰富,使得受众范围不断拓展。《熊出没·伴我“熊芯”》虽然聚焦现实主义,但母子情还不足以解释其魅力,更像是前沿科幻主题的化用,折射和直面了人工智能与人类伦理的探讨,用温情的手法、类型的讲述、悬念的设定,理想化、想象性地解决了人工智能的难题——“爱”是永恒的钥匙。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表示,每年看“熊出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约定,《熊出没·伴我“熊芯”》在对以往系列的回归之外,又有超越;主题呈现上回归到亲情、家庭、团圆的设定,但又用人工智能营造了人类的情感,具有超越一切的人文属性、人类属性;叙事的复杂性,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寻找妈妈”的张力贯穿始终,避免了部分影片叙事的弱项;类型的创新,以熊大熊二的人物塑造完成喜剧效果的呈现,利用无限的想象力完成奇幻视听的营造。(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