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众消费的升级,既承载传统文化元素又切合新消费群体命脉的文创产品成为消费新时尚。电影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艺术载体,在文创产业领域积极探索,凭借高品质的文创产品设计,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全新路径。
近年来,国内电影衍生文创市场逐渐散发出巨大潜力,各个领域的电影文创产品层出不穷、遍地开花。2015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推出衍生品首日便获得1180万元的销售额,不仅打破了我国电影衍生文创产品的销售新纪录,而且也开启了电影衍生文创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在此之后,《大鱼海棠》、《我和我的祖国》、《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的衍生文创产品均获得不菲的成绩。这些成功的文创产品大多都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再造,在文创设计中充分融入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元素,使电影衍生文创成为助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新动力。
一、电影衍生文创设计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意义
电影衍生文创设计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底, 将创意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元素完美融合,设计出林林总总且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载体,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大众、走向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电影衍生文创设计可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力量,以全新的方式打开中华优秀文化沉睡的大门,使文化不再孤芳自赏,真正走近大众日常生活。长久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其与现代社会和大众生活严重脱节,进而导致一些优秀的中华文化落入无人问津的窘境。而电影衍生文创设计可将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融入大众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使文创设计在赋予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电影衍生文创可借助多样化的文创设计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提供新型文化载体,从而拓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路径。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衍生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也借助数字技术拓宽线上线下传播媒介,打造VR体验馆、数字藏品、元宇宙体验空间等线上虚拟文创产品,实现电影文创产品的多角度全方位开发。比如,在元宇宙概念的助推下,《雄狮少年》、《狙击手》等电影均以数字内容产品及消费为核心开发设计服饰、道具、人物角色、纪念卡等数字藏品,并在淘票票、支付宝线上平台进行发行,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有效结合,而且还进一步拓宽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路径。
二、基于电影衍生文创设计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路径
电影衍生文创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依托文创产品的有效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大众消费需求及数字技术充分融入电影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中,在满足当代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电影衍生文创设计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电影中可供开发的文创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电影文创产品注入文化内涵。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可为电影衍生文创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和设计资源。这就需要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充分提炼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影视IP形象,并借助一系列创意手段和现代设计,将提炼出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中,从而为电影文创产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电影在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和IP形象的基础上,将“哪吒”、“姜子牙”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形象与时下流行的积木品牌进行融合设计,致力于打造具有东方特色的原创IP文创产品,不仅可为各类积木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而且还可实现传统文化在大众娱乐生活中的广泛渗透。
电影衍生文创还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设计,由此引发观众的传统文化认同,从而使中华优秀文化实现大众化传播。在电影文创产品设计期间,应根据泛娱乐时代观众的心理诉求和文化认知进行个性化设计,并且还应时刻关注用户的文化体验感,采用一系列互动设计使消费者在与产品建立共情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激发观众深层次的文化情感、建立传统文化认同。同时,设计人员还应以观众群体为基础,深度挖掘粉丝经济,并利用文创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更多现代时尚元素,从而打破传统文化“曲高和寡”的姿态,使更多的普通人接触并认同中华文化,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比如,电影《大鱼海棠》在衍生文创设计上敢为人先,早在电影上映之前就设计开发玩具手办、特色美食、服装配饰、美妆护肤品等八大门类的文创产品,涉及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满足当代大众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三、结语
电影衍生文创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不言而喻,而文创设计则是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各种元素进行提炼、融合,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文化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走近大众日常生活,使人们在充分感受电影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电影衍生文创还应充分结合数字技术改进设计方式,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开辟全新路径。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人工智能、三维动画等数字技术正在重构传统文化呈现方式。
(晏恺嫱系河池学院讲师,韦景耀系河池学院副研究馆员【非遗】)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项目编号:2020KY15025);河池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地方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编号:2022EB0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