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3版)
也有些黑马影片会选择暑期档、贺岁档等周期较长的档期,也有去力拼三天小长假档期甚至春节档、国庆档等黄金周档期的,这对影片的“天然条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影片的受众足够多、哪怕映前优质口碑暂未释出,也有充足的观众能够对影片的题材、内容形成天然的关注。
综合两种情况来看,影片能否形成黑马,其实是对优质内容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对潜在受众充分号召的一种考量,这需要对影片存量用户、增量用户以及档期环境进行科学的市场判断。
电影是一项对于内容的消费,观众对于好内容的追求不会改变,只是对于好内容的评判标准和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社交平台能够第一时间看到观众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电影社区和购票平台能够将观众的评价聚合成一个具体的分数、短视频平台甚至会有对于一部电影短平快的解读。
刘振飞认为,以往我们会说一部电影的口碑可能需要三四天释放,现如今观众在影片开画当日就会获得影片真实的口碑,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口碑不够出色的影片,甚至出现上映当天票房增速便明显放缓的情况。此外,观影量的提升使得观众对于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也会有观众会选择待影片上映之后,结合口碑再判断是否观影的情况。一方面疫情以来受经济整体环境影响,观众消费趋于谨慎、口碑对于观影决策的权重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这也是对行业创作者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观众会为好内容消费、但只有真正的好内容才能持续地调动观众走进影院。
在刘振飞看来,不同量级的影片在市场上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对于票房超过10亿的影片来说,承担着调动增量观众、扩大市场总容量的作用,但在一年中仅有2%-4%的影片能够达到这一高度,更多的电影还是中小体量。
对于票房中游的影片来说,虽然未能对电影市场形成上限的拉动,但能够满足存量观众日常的观影需求,剧情、喜剧、动作、爱情、犯罪、动画等都是观众高频需求的题材,这些影片的持续供给能保证市场的有序运作。对于体量更小或者受众面更窄的影片,也有特定的受众群体,如惊悚片、戏曲电影仍有稳定的消费人群,文艺片虽然不够主流,但在满足文艺片爱好者观影需求之外,还承担着为主流市场开拓创作思路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电影市场将有多部电影待映,如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程耳导演《无名》等。黑马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观影感上的惊喜满足,而对于整个影市来说则是电影内容或题材探索上的一次次进步,我们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超级黑马电影”出现,不断给观众以惊喜,助推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