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举办题为“中国电视剧叙事美学和创新表达”的第45期影视大讲堂,本期大讲堂邀请编剧赵冬苓,导演毛珺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贾磊磊,研究员秦喜清,副研究员黄海贝和编审邵岭作为主讲嘉宾,从不同视角对影视剧创作进行探讨。还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和研究员许婧进行学术总结和年度总结。大讲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乙涵主持。
赵冬苓从方法、角度、态度三个方面分享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心得。她表示:“方法很重要,我们到生活当中去看到了很多的社会现实,我们如何剪裁、梳理,进而表达出来。我喜欢写现实题材,喜欢涉及一些社会性的话题,在方法论上,我会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角度很重要,到现在每写一部作品我都要采访,哪怕像写《红高粱》这样的作品我也会到高密去一趟,站在那块土地上我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当你深入了生活,得到了大量素材以后,如何破题,从哪个角度处理你所掌握的生活,就是一个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态度很重要,我们在创作实践当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看到很多社会问题很想表达出来。我个人的经验是找到和主流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找到主流价值观当中个人非常认同的那部分,在公约数里做文章。坚持我所写的一定是我想要表达的,不撒谎、不矮化、不溢美,如果我写不了就闭上嘴,但我不撒谎。”
在贾磊磊看来,中国影视剧创作中的重大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生死存亡、民族的兴衰荣辱、党和军队的成败胜负的历史主题,也是人民大众在历史巨流中悲欢离合的社会主题。“电影、电视剧的历史讲述方式,除了要在社会政治上完成对于历史人物的社会评价之外,必然要将他们的人格精神与情感生活向广大观众讲述清楚,进而完成对于历史人物的伦理评价与情感评价,这是所有叙事艺术作品的永恒命题。以亲情伦理为叙述视点的介入,恰恰完成的就是这样一种架构在历史人物真实性之上的情感写作。”
在大讲堂上,秦喜清认为,相比于现实题材和重大题材电视剧,科幻题材电视剧属于后起的小众的样式。她表示,科幻题材是我国影视剧创作的弱项,一方面是缺少相应的科幻文学的支撑,像《三体》这样有宏大世界架构的科幻文学作品不多见,另一方面,《三体》本身的影视转化也一直是一个难点。真人版的《三体》播出时间未定,与奈飞版的《三体》,将在2023年“打擂”,非常让人期待。
毛珺琳分享了《山海情》和《县委大院》的创作心得,她表示这两部电视剧,都秉承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是基础,温暖是底色。主创团队始终认为,拍出来的故事,先要能让自己相信,才能让观众相信。而温暖,是不回避现实的痛点和难点,但在困难和困境中依然不放弃希望,有着向上的力量。从实际呈现出的效果来看,同是现实主义的基调,《山海情》更偏向于浪漫主义,而《县委大院》则是理想主义。
“可能一些观众对于此类题材愿意接受的是更为常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没有符合他们的预期。但作为编剧和导演,依然不会放弃面向光明留有希望的情感表达,同时也会在主流创作要求和观众审美趋向中努力寻求更恰当更有效的创作方法。”她说。
黄海贝将新主流影视剧归类为“年轻化”路径越走越宽、审美风格日趋成熟、新业态激发潜能等三个特点。她表示,随着《觉醒年代》、《人世间》、《山海情》、《警察荣誉》等剧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再次验证了主旋律剧作的艺术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也使得这些主旋律电视剧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新主流剧。所谓新主流剧,核心在于这一类电视剧一方面自觉、鲜明、积极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尊重传播规律,尊重商业规律,尊重观众体验,并最终最大限度地占有大众市场。
邵岭表示,当世界已经被大数据和算法分门别类地打着标签推送到网生代面前,影视剧创作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叙事方式来更加符合这一代人的生命体验。
许婧在学术总结中表示,好故事具有“人生仪式”般的涤荡情感的力量和庄重格调,决定了将向观众输出何种精神品质的生活隐喻,就像中国人所崇尚的“诗言志”品格,确立故事创作的“道德前提”,保持“我的创作不撒谎”的真诚立场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