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与后疫情期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课题“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及审美趋势研究”课题组在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的带领下,依托课题,立足现实,努力服务国家现实需求,为走出疫期,恢复影视生产、疫后电影行业重建,以及发展影游融合等战略规划出谋划策,撰写了若干立足实际的策论性、对策性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章,把科学研究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力图发挥服务国家、社会与文化产业的高端智库功能。
疫情开始以来至今,课题组在多个学术刊物以及其他媒体发表了多篇务实且具理论前瞻与行业指导性质的文章。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如《“后疫情”时期电影宣发策略及创作走向思考》(《中国电影市场》2020年第6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三次转载;《“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宣发营销与创作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电影报》2020年6月3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文转载;《后疫情时代,中国影视业如何重整旗鼓》(《光明网》2020年7月6日);《影游融合:疫后电影产业的强劲助推力》(《中国文化报》2020年6月27日);《“后疫情”时代:瞩望影视“想象力消费”的增长》(《中国电影报》2020年6月24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文转载;《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突围》(《中国电影报》2020年7月15日),“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课题组成员深入调研疫情期间电影创作、观众心态、电影行业等新变,深入研究“影游融合”新美学与“影游融合”新趋势,疫后电影行业新格局与新空间,聚焦影视行业疫后如何重振旗鼓,再创辉煌得策略与战略问题,提出了若干可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策略和瞩目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课题组总结了几个影响当下电影创作的新变化,如受众游戏化的审美消费心理、资本紧缩的产业现状、与互联网关系进一步密切等,认为疫后电影产业应主要发展中小成本、网络两栖电影,影游融合电影等。此外,鉴于疫后受众观影习性发生了变化,线上观影、居家观影、弹幕交流成为“潮流”。课题组提出疫后影视产品致力于生产能够满足受众“梦幻”、超验想象、游戏娱乐、心灵抚慰等功能的影视作品,发行渠道多元、生产资金回笼快的“短平快”型的影视作品,中小成本、“中等工业美学”电影、网络大电影、网剧,以及首先进行以面向国内市场,满足内需为主要目标的影视生产等策略。
针对疫后电影创作的走向,在充分调研受众心理、受众观影新变以及网络电影发展、游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后疫情时代应该重点开发影游融合类、魔幻玄幻类、“灾难电影”等“想象力消费”类作品以及网络电影,并提出了若干开发策略。
课题组还对“疫后电影上映宣发”进行研究,认为“滞后上映或堆积类影片”的宣发“议程设置”思维与互联网、新媒介思维,根据自身的话题性与体量准确定位,“头部影片”线下循序式点映宣发与线上全媒介宣发相结合的宣发方式,中低热度电影与互联网结合进行线上首映或线下针对性地区放映等策略。
上述研究成果在网上广泛发表、发布,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积极的反响。多家网站如新华网、腾讯新闻、中新网、中国文艺网、56电影网、中国政协传媒网、华夏经纬网等转发或引述、报道。
疫情期间,“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及审美趋势研究”国家重大招标课题项目课题组紧密联系疫情期间影视产业的现实境遇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力求科研为现实服务,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服务,为影视行业“走出疫情”,再创辉煌献计献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既是“影游融合”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同时也“反哺”并推动“影游融合”研究的深入。
(张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