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19-2020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发布,该报告由华语国际编剧节联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凡影·画外hoWide于2019年末共同发起。
报告将“青年编剧”定义为“1979年(含)至1999年(含),年龄在20-40岁之间,至少拥有一部完整署名作品(包括院线电影、网络电影、台播剧、网播剧等),目前仍在从事编剧工作的青年人。共向青年编剧一对一推送发出问卷220份,收回有效调研结果208份。
报告分为“受访编剧群像——他们是谁?”、“作为编剧,他们的从业状态如何?”、“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或困境?”、“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影视产业?”、“新冠肺炎疫情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事业之外,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六大部分。
报告显示,与制片方合作时,受访编剧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项目是否能落地”以及“制片方是否专业”上。侯鸿亮、陈凯歌、宁浩、胡歌、黄渤、徐峥、易烊千玺等成为青年编剧最想合作的制片人、导演、演员。
相比收入,青年编剧更希望“获得业内外的认可”。没有合适的项目是编剧们最担心的事情,高达75%的编剧称自己曾遭遇“骗稿”,而财务、法务方面的支持是这一群体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此外,针对春节以来暴发的新冠疫情,有62%的受访编剧表示,会考虑创作疫情题材作品。
北京电影学院是青年编剧最大输出地
报告显示,受访青年编剧多在25-36岁之间,近八成人从事编剧工作六年以内。84%的受访编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80%的受访青年编剧为戏剧影视文学为主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北京电影学院是编剧的最大输出地,其次是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大多青年编剧在中国本土接受高等教育,仅13%的编剧有海外求学经历。一些“海归”编剧认为,本土编剧拥有更多机会。
青年编剧渴望“被认可”
对于当下青年编剧的从业状态,报告指出,作为行业资历不深的青年编剧,71%的受访者是经由老师或朋友的介绍来获得项目机会的。要想只靠作品说话,难度似乎高了一些。除了主动投稿、自我展示,行业内的“关系”和“人脉”是极为重要的接触项目的渠道。
没有合适的项目是编剧们最担心的事情,焦虑成为许多编剧的普遍状态,参与调研的青年编剧们除了为个人生计发愁,还有很多焦虑于没有项目、没有资金、创作瓶颈等。报告数据显示,大多数青年编剧平均每年接一到两个剧本项目,能够同时推进的项目数也大体在两个左右,而且一般是一个项目快收尾时才接入新项目,很难同时应付多个项目。
“被认可”是多数受访编剧心中“成功编剧”的衡量标准。在两次编剧调研中,“收入”在衡量编剧成功标准中都被排在了后位。对于青年编剧来说,获得业内外的认可才是他们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维权难!
超七成受访编剧称曾被“骗稿”
在青年编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分,财务、法务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受访受访青年编剧中,75%的青年编剧曾有过被“骗稿”的经历,包括剧本被采用但无署名,被盗用创意大纲或核心情节等,遭遇这种窘境的青年编剧中,半数为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编剧。
报告显示,有“被骗稿”经历的年轻人中,近七成是独立编剧。当被问及被骗后怎么办时,大多数编剧表示,很难维权,业内缺乏有效的保障手段和维权支持,要证明创意大纲或者相关内容的版权归属本就不易,还要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一般只能“认倒霉”。
在谈及整个编剧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的时候,大多数受访编剧的意见集中在“制片方专业度参差不齐”以及“行业缺乏评判标准和定价体系”上。
有编剧认为,可供优秀的编剧和推动好作品问世的制片方之间沟通联系的渠道太少了,“千里马找到伯乐,伯乐相中千里马,全靠缘分。”
此外,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解和解读,也是受访编剧们遇到的困境之一。
青年编剧最想与《琅琊榜》制片人侯鸿亮合作
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青年编剧对于中国影视产业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报告显示,受访的青年编剧们对“摄影”、“剪辑”、“视效”等偏技术工种的专业程度较为认可,但对于制片人、编剧等岗位的专业度认可度不高。超过一半的受访编剧认为,中国影视产业最缺乏的专业支持是从业者培养机构。
对于合作的制片方,超过半数受访编剧最看重双方“对创作的理解和认识是否一致”的特质。而在合作过程中,受访编剧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项目是否能落地”以及“制片方是否专业”上。
在最想合作的制片人选择上,作为《闯关东》、《琅琊榜》、《伪装者》等热播剧的制片人,侯鸿亮被近四分之一的受访编剧列为最想合作的制片人。陈凯歌、宁浩以并列票数,被受访青年编剧选为最想合作的导演。胡歌是受访青年编剧最想合作的演员。黄渤、徐峥,以及凭借《少年的你》在大银幕上崭露头角的易烊千玺等演员也是青年编剧们的“心头好”。
六成青年编剧考虑创作“疫情”题材作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报告对109位青年编剧进行了补充答卷调查。结果显示,61%的受访编剧有正在创作开发中的项目,22%的编剧处于暂时没有项目的状态。13%的编剧的项目在筹备阶段。其中,85位受访编剧表示正在进行的项目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
受到疫情的影响,有45%的受访青年编剧明确表示2020年度收入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9%的人则表示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对于收入不高的青年编剧来说,未来生存压力会更大一些。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疫情相关题材的创作的时候,其中62%的受访编剧表示会考虑,也有38%的编剧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相关创作。有编剧说“创作是需要沉淀的”,暂时还是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题材和内容上。
有编剧表示,减产是肯定的,而且行业也会面临一段时间的困难期。相比之下,编剧已经算是整个影视行业中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工种。虽然整个行业停摆,委托项目会减少,但是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停下来,好好思考和沉淀自己,或者把现有的作品打磨的更加成熟。整体看行业发展,还是很有信心。(杜思梦 郑中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