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4版)
◎ 集中资源、克服困难
为疫情结束后行业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
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克服困难,为疫情结束后行业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在本次网络会议上,多个公司的负责人也都表示,已经集中优势资源保证重点项目的相关进度,其他项目也在想办法尽快恢复推进。
赵海城表示,华夏电影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也以最大能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电影产业在疫情后发展奠定基础。“在积极准备复影方面,包括版权的获得、母版的获得以及印盘的发印,华夏都在尽力推进。在制作方面,特别是针对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项目筹备也都没有停,像剧本开发以及前期的案头工作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在春节期间和疫情期间持续推进,像我们做的《红色起点》是为建党百年做的项目,华夏也在积极参与和推进。”
于冬也认为,这个阶段对于制片公司来讲是需要储备项目的,是需要开发剧本的,也要关注现实社会。他表示博纳影业也在积极地参与抗疫题材的电影,筹集重点献礼的题材,“尽量将《长津湖》这种项目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快在剧本阶段做必要的调整,让影片更加精益求精。”
据宋歌介绍,《我和我的家乡》、《东极岛》、《排雷英雄》三部影片北京文化都在积极创作,目前已完成筹备,等疫情有所缓解就进入拍摄阶段,原计划于今年上映《封神》、《沐浴之神》、《你好,李焕英》,陆川导演的《749局》等四部电影,也都在做进行上映的准备,等着市场恢复。“我也知道院线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看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在万达方面,曾茂军表示,原定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正在等待合适机会上映,原计划在2020年暑假档上映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2》,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暂停,待疫情稳定后会重新启动。
疫情期间,横店的38家道具器材租赁公司全部停业。随着疫情的稳定,目前38家道具器材租赁公司也有90%恢复了营业。徐天福表示,整个横店影视的产业目前基本走上正规,“从国内回来的剧组也好、演员也好、导演也好,专门有一个宾馆,能够积极响应国家的隔离号召,国外回来的我们要隔离14天,国内的除了湖北之外,我们基本上只要拿着安全码或者相关证明都不需要隔离了。”
◎ “不能等”、“多沟通”、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做好疫情期间的行业应对,提前准备疫情结束后的市场恢复工作
疫情突如其来,在疫情期间行业的应对措施以及疫情结束后的市场恢复上,各位与会的企业家、创作者和理论评论家们也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和呼吁。
于冬给电影行业尤其是民营公司的建议是“不能等”,他表示:在现在这种关键时候,一定要把企业尤其是现金管理好,保证能够自救,能够谋划下半年的复工复产。
“电影拍摄是春种秋收,甚至是隔年秋天收,所以在春天我们不能够像以前那样聚会、聊剧本、搞创作,但可以在家里头通过视频,通过多种方式早安排、早准备,不能等到下半年了才开始干活。”
饶曙光也在发言中提到:电影企业、电影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不能等,不能单纯消极地去等待别人的支持和扶持,应该有最坏的准备、做最好的考虑,苦练内功、早做准备,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通过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创作更多好作品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通过消费的升级换代来促进中国整个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也让电影企业在这样一个升级换代当中能够找到新的立足点,能够有一个新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支撑。”
“多沟通”是本次网络会议上大家达成的另一个共识。多位与会者都提到,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行业内的各个公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加强沟通,避免恶性竞争,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赵海城认为在疫情后的市场空间和相关资源分配上,行业内部应该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在疫情期间,各个公司从资源制片上、片源上、院线影院排片上都憋着的劲去释放。就跟武汉一样,没解禁之前公路上一辆车没有,解禁了之后高速马上堵车,一堵堵好长时间,怎么样更好地协调资源、提前谋划,行业需要有共识,相应的组织要有一个指导,否则这种一窝蜂的哄抢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他建议集中优势资源面对重点项目,“如果各个公司的多个项目都铺开,可能会耽误时间,也不利于集中优势攻破重点。”
陈思诚也同意集中优质资源应对重点项目的观点,他认为应该集中一些优势的资源,包括宣传资源、档期上面的调度资源,甚至实打实的票补资源,支持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再通过这些大片把观众的热情拉回电影院。“现在不是一部片子、两部片子的事,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一定要集中优势资源,调动所有行业内的火力,把一些片子往热了弄、往高了弄,让观众能重新走进、走回电影院,调动头部电影资源的配合让观众重新产生走回电影院的消费冲动,是挺重要的一件事。”
此外,陈思诚还呼吁行业借此次疫情对电影的盈利模式进行思考和讨论。他认为电影公司应该更多去思考如何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告别只靠票房的单一盈利模式。“我们应该借这次疫情去进行反思,从内容创作到产业整合,把电影的触角跨到其他行业里面进行产业联动,要提高我们的抗风险能力,目前的抗风险能力太低,电影院一关门我们就好像脖子被卡住,没有办法生存了。”
胡智锋则呼吁行业关注学生就业,在培养新生力量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在这个行业里面成长。胡智锋表示,尽管企业很困难,但从政府到社会再到电影行业,为了发展的考虑,还是应该为青年学生留下更多就业的岗位和机会,让年轻人能够在这个行业生存和锻炼。
“我呼吁,我们的政府、社会和企业为这些年轻人尽可能预留更多的岗位,让他们能够获得就业。先培育和储备这些优秀人才,将来借他们年轻的能量、知识结构和智慧为新技术、新消费、新业态做更大贡献,电影行业吸纳储备的高端优秀人才越多,未来的可能性越不可限量,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胡智锋说。
◎ 专资返还、减税降费、鼓励创作、吸引观众
为疫情后尽快恢复行业发展集思广益
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电影行业给予支持,在本次会议上,各位与会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影协的相关人士也表示会把会议声音传递到有关部门。
大家关注的第一个焦点是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返还和使用问题。于冬建议,2019年上缴的专资尽快返还,以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紧缺的困难局面,“希望把2019年上缴的专资,对于制片公司进行一定的贴补。如果2020年下半年恢复影片放映,建议下半年的专资先征后返,甚至可以三年免征,让行业休养生息,让企业恢复生产。”
陆绍阳建议减免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影专资征收,或将专资征收比例调低一个百分点,而在专资的使用上,他建议更多向中西部影院或生存较为艰难的影院倾斜。席伟航也提出,要合理安排电影专资的返还比例和方案,加大对电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扶持力度,让资金优惠惠及整个行业。
对于为电影企业减轻负担,减税降费的呼吁也在会上多次被提及。于冬就表示,目前,政府对包括销售电影拷贝、转让版权取得的收入、农村电影放映收入在内的电影发行收入免征增值税。希望政府能在企业所得税上也对电影行业有所减免,“起码能在疫情期间予以减免,让企业能够有一定的资金回流,维持企业的工资发放、五险一金、社保等基本开支。”
宋歌在发言中提到,电影行业是一个收入金额占比很小的产业,一年票房才600多亿,但是影响巨大,会影响数亿人的观看,他建议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的力度。“希望能把我们今年的税收给减免一部分,其实这点收入对于国家财政完全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给国家的宣传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曾茂军也建议,对电影企业员工所得税、五险一金等费用予以免除征收,降低或减免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影企业所得税,减轻电影企业复工复产的成本。“我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在未来两年把电影行业里面的所有税收全部减掉,只有大力度的减税才有可能让大家恢复元气。降费包括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希望有机会免一些,如果个人所得税比较特殊,针对特殊行业的五险一金,至少是不是今年年内可以免征,假如说肯定免不了,能不能减半,如果减半也有困难能不能两年以后再交,往后推迟一两年,因为这个占比非常高,并且现在很多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需要让大家把现金流先活过来。”
曾茂军同时还建议对优秀影片的创作进行鼓励,对于今年上映所有影片除了免税以外,还应该给予奖励。“很多影片宣发费很高,像春节档,任何一部电影春节档营销预算都超过一亿元,现在电影没有上,投入的成本也收不回来。与此同时,明年的电影要现在就开始筹备,如果现在不给大家信心,很多片方都没有资金投入,春节档的片子包括部分去年年底的影片,现在很多院线都没有办法结算,给不了钱,现在行业面临着现金流转不起来的问题。”对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一些专项基金,来解决行业里面的现金流问题,同时专项基金也可以用来奖励未来的优秀影片。
徐天福则建议在疫情过后六个月之内,政府对上电影院线的所有电影给予支持,鼓励新片尤其是大体量影片上映。同时他还认为,可以通过票补、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拉动观影人次增长,刺激观影需求,恢复观众观影热情。
由于疫情期间,互联网行业对电影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在本次会议上,观影播放窗口期的问题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曾茂军就表示,要科学规范窗口期规则,维护行业的基本秩序,确保各方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不能因为疫情破坏了电影的窗口期,相反我们要加强这个窗口期,如果电影院顶不住压力关门了,将来我们的影片会面临没有大银幕放映的风险。”饶曙光也认为,要把互联网转化为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因素,“我们一定要争取实现‘电影+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电影’,这不是一个文字游戏,电影院的内容仍然是电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网络消费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成为一个增量。”
◎ 坚定信心、立足实际、面向未来
做好复工复产准备,迎接市场触底反弹
在会上,“坚定行业信心”被多位与会者提到。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对中国电影来说,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前所未遇,破解难题、走出困境,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付出艰辛的努力。此次应对重大疫情冲击,也为电影行业结构性重组,电影生态深层次演进,产业布局进一步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窗口。
于冬在发言中再三强调“信心”的重要性,“大家要对影片拍摄的复工复产有信心,要对电影市场触底反弹之后,全国老百姓、全国电影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渴望有信心,对好内容的市场需求有信心,信心很重要。”
于冬还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坚定信心,对于下半年电影市场的触底反弹做好复工复产的准备,保证电影院的环境清洁,做好库存、积压卖品处理,让员工能够回到影院来工作,给这些影院恢复放映提前做好准备。“我相信全国电影观众还在期待好电影,我也在期待电影市场的人头攒动和观众观影热情的到来。”
赵海城也对中国电影下一步的发展,以及疫情后电影市场的复苏持乐观态度。他在发言中表示,华夏电影作为国家直属的国有企业,除了责无旁贷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任务之外,“我们也会给行业包括兄弟公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能有什么样的支持,能有什么样的服务,只会比以往力度更大、服务更好。”
闫少非表示,此次疫情前所未有,中国在应对疫情上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前所未有。“通过抗疫行动,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自信,我想这种制度优势和文化自信在我们电影行业恢复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所体现,我个人认为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电影人的顽强坚守,有广大电影观众的热情参与,整个行业会尽早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找到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