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不久前闭幕的第十四届意大利罗马国际电影节上,一部讲述中国农民为供养孤儿上大学信守承诺的中国影片《应承》,获得了评委们的关注,一举斩获吉洛·彭特克沃电影奖。10月25日,电影《应承》在京举行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评价影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敢于描写底层生活的残酷,表现弱者对尊严的追求,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
电影《应承》由神木文旅集团、陕西志晟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王军导演,芦苇监制,贾樟柯任艺术顾问,冯远征领衔主演,讲述了在诚信缺失、信任危机的现代社会,老农民许二瓜和流浪汉刘顺在艰难环境中坚守承诺,彰显了陕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也表现出父亲对孩子感人至深的亲子之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影片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当今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应承》具有现实意义”。
不少专家被影片的现实主义手法打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感动于创作者有勇气选择用极度写实的方式呈现影片,他认为,《应承》超越了中国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电影,“电影主人公是一位值得同情的拾荒父亲,但导演没有给予他廉价的同情,而是进入到了人性深处的探讨,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新现实主义电影继承的同时有了更大的创造。”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应承》从好人好事走向了深刻的现实主义,这是中国电影中十分少见的,他赞赏影片从贫民视角,表现生活的复杂性、残酷性以及幽暗的人性,他认为,这类电影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观众需要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样,立体化的中国”,饶曙光表示,中国电影在对外交流时,需要这种多元化的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称赞影片发现了生活中普通民众身上的闪光点。《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欣赏影片对底层人物复杂性的表现,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李镇评价,影片在悲剧中加入了喜剧成分,让悲剧显示出了更多色彩。
影片导演王军透露,影片在筹拍过程中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经历了不少挫折,修改了五六稿后,最终选择了写实手法拍摄。他透露,《应承》有望在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杜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