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内蒙古伊禾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电影《坐着火车上北京》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影片导演伊呼和,编剧陈枰以及张宏、闫少非、梁明、黄军、皇甫宜川、赵卫防、李力、陈刚、李春利、高小立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主持会议。
专家认为,影片激活了童年回忆,呼吁关注儿童片市场,希望出现更多的优秀儿童影片。
◎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电影《坐着火车上北京》讲述的是在背靠天骄圣地成吉思汗陵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吕国权的儿子与他的三个小伙伴金贵、塔拉和利德,梦想坐着火车上北京看天安门的故事。
影片编剧陈枰曾写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经典剧作,谈及《坐车火车上北京》的创作,陈枰透露,这部儿童片“不是命题作品”,完全是“心血来潮”之作,单纯想通过影片记录自己那代人小时候快乐的心境。陈枰说,那代人的同年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难,“我们看天是蓝的,吃糖是甜的,写剧本的时候很快乐”。
然而,剧本写完后的10年间,陈枰一直没碰到愿意投拍的人,她回忆,“看过剧本的人都觉得好玩儿,但就是没有一家投”,直到在一次采风活动中,陈枰无意间跟导演伊呼和聊起了这个项目,没想到,伊呼和“真把这事儿给跑成了”。陈枰感慨:“咱们做电影的人,第一要有耐心,第二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一件事。”
让伊呼和想拍部儿童影片的一个原因是,他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好像没有了童年”,他想通过拍摄儿童电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开始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好像没有童年了,幼儿园时就开始灌输各种作业和题,我想在《坐着火车上北京》这部电影中讨论,怎么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我希望影片可以呈现出快乐童年的故事。”
伊呼和透露,《坐车火车上北京》通过各种方式筹集了近700万元拍摄资金,编剧和导演至今没有拿过一分酬劳。
◎ 希望市场涌现更多优秀儿童片
出生于60年代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看完影片感叹“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时候”,称赞影片是一部“温暖、温馨的现实主义作品”,他认为,影片以记录的方式重现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历史意义重大”。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赞赏影片的儿童视角,“儿童片一定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心态,才能够呈现这样真实的东西,如果从大人的视角,那段岁月其实是很艰苦的。”
曾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黄军评价“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片,它虽是儿童片,却不幼稚、很深沉,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装童真”。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认为,《坐着火车上北京》是一部向童年致敬的艺术片,他称赞影片对“上北京”意向的抓取,抓住了特定时代里一代孩子的心理,“当时,北京在我们心目中确实一个梦幻般的存在,这种意向的抓取,非常有艺术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认为,影片所传递的纯真、大度、温暖,正是当下许多商业片所缺乏的,难能可贵。
当天,专家们除了表达出对影片创作的肯定,还谈及当下儿童片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对儿童片的创作质量表现出焦虑。梁明透露,最近看了将近20部儿童片,觉得“很难受”,“很多儿童片都是为了解释某个政策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拍,这样的儿童片对孩子们很难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他点赞《坐着火车上北京》的创作,希望涌现出更多优秀儿童片。
黄军着急的是,孩子们“看不到”儿童片。黄军说,中国儿童片每年能拍四五十部,但孩子们看不到,他希望儿童片开辟商业院线之外的“第二战场”,通过电影进校园,让更多孩子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