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在京举行优秀国产影片《周恩来回延安》研讨会。《党建》杂志社社长慈爱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彭文祥,中国电影报社社长皇甫宜川,《周恩来回延安》总策划于守山,《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等,影片导演兼主演刘劲集中研讨了影片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天津市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故事片《周恩来回延安》,是一部生动展现周恩来总理伟大革命精神、高尚人格风范和真挚人民情怀的优秀作品。影片通过讲述身患癌症的周总理1973年陪同外国友人,时隔26年重回延安停留22个小时中发生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周总理难忘的延安岁月、与延安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党的“初心”和“使命”在电影镜头的铺陈下得以影像化地展现。影片多处情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一经上映,便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研讨会上,刘劲介绍了电影创作的心路历程。他表示,这部电影没有宏大叙事,而是从总理的内心世界出发,在一碗小米饭等微观小事上着笔,采取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现实更迭的多时空散文化手法,讲述周恩来的感人故事。“影片的故事虽然是发生在1973年,但电影却用了现代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很多年轻观众看后都非常感动。” 刘劲说。
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在研讨会上深情回忆了周总理生前对她的教诲,她说:“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通过这部影片对照自己,从精神上、从作风上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
贾磊磊作为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第一个发言,他表示,《周恩来回延安》中虽然没有大的矛盾冲突,但细致地展现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影片成功地把真实的周恩来、艺术作品中的周恩来,以及每个人心中的周恩来形象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周总理始终忧国忧民、不忘初心的伟人情怀。”
彭文祥同样表示《周恩来回延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望初心”的优秀作品。“影片通过生活细节以及闪回等手段,把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巧妙结合,在大银幕上体现出张力。”
皇甫宜川则用“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这八个字来概括《周恩来回延安》。在他看来,主创巧妙地抓住了周总理回延安停留22个小时其中的价值,表达了周恩来和广大人民之间的情感。影片将人物命运、国家命运和历史命运紧密结合,兼具历史性和当代性。“特别是主演的表演,展现出了周总理在那短短22小时中的内疚、期许,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强力的使命感。”
高小立认为《周恩来回延安》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在她看来,本片并不是一部具有强情节的电影,但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而这种用情感作为线索的表现手法,也是国内描写伟人电影的一种突破。
研讨会最后,慈爱民总结道:“影片中,周恩来的初心就是党的初心,影片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还是一部颇具魅力的感人作品。”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