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谈及“一带一路”版块的迅速走深走实,傅文霞深有感触。“去年有联盟方提出希望能多看一些中国的电影,今年我们安排了他们参观WIP,推荐他们的项目在市场进行推介,邀请有潜在意向的平台方对接洽谈。”傅文霞说。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会走访印度、南美、欧洲的电影节,吸纳更多的A类电影节进入我们的联盟。”傅文霞说,“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实实在在做文化交流,我们期待跟优秀的伙伴同行,实现更有价值的合作。”
无论是为中国电影工业输送新生力量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还是促进亚洲电影文化交流互鉴的“SIFF·ASIA”框架计划,或者是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都与展映、市场、论坛形成互动,彼此推进。如亚洲新人奖的优秀影片会进入“一带一路”电影巡展,论坛、市场邀请亚洲各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参与探讨、参展对话,更多国家的影人和机构也踊跃带着影片来到上海。正是在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互鉴中,构筑了良性发展的生态格局,使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断自我完善。
◎ 电影节·为青年服务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把发掘年轻的电影新人,为电影产业输送合格新生力量当作办节职责。电影项目创投与亚洲新人奖一起,成为孵化新人的摇篮。据统计,电影项目创投13年来累计孵化、见证了65部影片进入制作,其中多部还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参赛或进入展映。
为了精准服务电影新人,电影创投不断优化孵化机制,设置了青年电影计划、制作中项目、合拍片项目等,今年又特别设立创投训练营,将孵化周期延伸到电影节内外,孵化对象从项目延伸到个人。
亚新奖颁奖典礼现场
导演郭帆在金爵论坛上发言
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左)来到《三毛流浪记》放映现场
今年新增的短视频“探索”单元,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俯低身姿、全力引导年轻人敲开电影大门的创新举措。短短一个月的征稿就收到2000多部作品,参与短视频“探索”单元的电影界人士吴君如、陈柏霖等对年轻人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奇艺专业短视频研发中心总经理富拓提醒创作者关注短视频的欣赏习惯,“我们推出了一种竖短片,拍摄角度和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无论是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还是电影节架构中的其它板块项目,都把精准服务青年纳入策划、设计和实施,如电影展映结合青年人欣赏趣味开设“午夜惊奇”、“新视野”单元;电影节和上海市民文化节联合举办的“电影中的真善美”影评征文;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电影节期间连续五天在幸福里举办影评写作训练营……
据统计,今年电影节开票首日的购票者中,35岁以下的购票者占比达74%,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在电影院中看到那么多年轻的面孔后惊讶地表示:“在互联网发达的中国,有那么多年轻人进影院,我回去后必须告诉我的同行,互联网不会使传统的观影方式消失……”
创投洽谈现场
◎ 电影节·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征集涉及112个国家和地区3964部影片。影片报名分布地域之广,报名片达到这样的规模,在全世界A类电影节中也并不多见。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专业影响力和权威性可见一斑。据统计,511部展映片共放映1745场,举办映后见面会166场,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中国首映片超过60%,为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又迈出坚实一步。
电影节期间,全球15个A类国际电影节中,包括华沙、戛纳、开罗、塔林、莫斯科、东京等6个A类电影节的主席或高层来沪;“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33个国家的38个成员电影节机构代表悉数到齐。
“我们5月在戛纳相聚,6月在上海重逢,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全球电影人必不可少的工作日程。”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说。
正如福茂所言,全球许许多多的电影机构的高管、制片、导演、演员、市场公关等人员,会在6月如期来到上海。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让各国的电影机构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商机和合作空间。
今年电影节还启动了“跟着电影游上海”文旅融合活动。各国评委、参赛参展剧组、展商来宾甚至中外媒体记者,纷纷加入队伍,在6月的沥沥细雨中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逛外滩陆家嘴,去七宝古镇穿街走巷,感受中国电影发祥地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气息。
国际电影人“跟着电影游上海”
金爵参赛片《梦之城堡》的伊朗导演雷扎·米尔卡里米在游览七宝古镇时大有收获,“置身在古老的建筑当中,感到一砖一瓦都似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展开,去寻找、构建有关它们的故事。”
金爵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傅文霞期待未来能开出更丰富的电影节“活动菜单”,给嘉宾更多选择和收获。“我们的目标是做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这条路很长,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细节和流程都在完善,我们会不断丰富电影节的活动菜单,好的电影节大家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