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31日,杭州未来生活节C场馆内,凡影咨询合伙创始人王义之与李湛力邀导演张小北、北京微像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张译文、达岸营销创始人李海鹏、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负责人林育智、理论物理学博士吴宝俊等多位电影界与科学界从业者,共同进行了一场关于科幻电影如何打好科学基底的演讲与对话。
当天的对话以“下一部《流浪地球》离我们有多远?”为主题,凡影公布了一组国产科幻电影调研的结论。与会者分别从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科幻电影的科学理论基础构建,科幻文学对科幻电影的推动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李湛分享的调研报告带来了一些制作科幻电影的启示,在科幻电影演员选择选择上有两个原则:一是想象感(无实物/无对手表演,舞台演出经验丰富),二是距离感(启用新人、演技派明星)。以《流浪地球》为例,它在距离感的层面上体现出了思考,没有用那种邻家气息很浓或者乡土气息很浓的演员,片中既启用了新人,也用了老牌的表演明星,制造了一个从现代到未来的距离感,来做这样一件事。
张小北长期关注科幻电影的创作,多年前曾试图改编刘慈欣的小说,尝试改编过《中国太阳》和《球状闪电》等,两次项目都未能顺利成片。张小北总结道:“科幻电影一定是属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娱乐产品。在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入到工业化社会之前,我们去讨论科幻,实际上更多还是一种追赶,并不是我们中国观众从内心所迫切需要的一种娱乐消费。”张译文认为中国的科幻电影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情感上的连接与美学上的可信度。
林育智负责的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课题组隶属于中国科技协会,致力于为中国科幻电影提供科学顾问,定期组织科学界和影视界的交流活动,让电影从业者了解最新科学发展现状。林育智揭开了《侏罗纪公园》系列、《阿凡达》、《星际穿越》等多部科幻电影背后强大的科学家团队力量,他希望以科学之力为我国科幻电影赋能。
李海鹏作为《流浪地球》营销方,他非常理性地认为“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更多在于市场与营销层面,同时他也认为这样的说法在宣传上非常直接有效。面对未来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瓶颈,李海鹏看到了大多数电影编剧的文科背景在做科幻电影的时候可能面临的局限。“我的核心期待,是在于核心科幻电影创作者对于科学的感兴趣程度要更高,更善于将最新鲜的科学理念用到电影当中,变成观众能够接受的电影元素。”李海鹏说。
吴宝俊认为科幻电影是非常好的科学广告,同时科学圈也非常愿意参与到科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郑中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