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多功能LED升降式银幕架
2007年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十年间,随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途径与新方式。
陕西省榆林市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区县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室外转室内”、“流动转固定”的道路。无论是独创的多功能固定银幕架,还是开设在城区中心的纯公益社区电影院,榆林的公益电影放映形式对全国公益电影模式都有着值得借鉴的积极意义。
面对近年出现的“农村电影还有没有观众”的质疑之声,陕西省榆林市新农村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田小元显得从容而坚定,“农村观众需要电影,我们基层电影放映工作者要想办法真正地把电影送到农民身边。”
送适合农村放映的电影、用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电影、让群众以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文化惠民的成果,是榆林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宗旨。榆林数百位公益电影放映员不仅完成放映工作,更主动去贴近观众、寻找观众,“公益电影放映要跟着人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那我们公益电影放映员就要侧重在城乡结合的务工人员聚集地进行放映工作。”田小元说。
在“流动转固定”的同时,榆林更在“室外转室内”的道路上探索出了纯公益电影院的新形式。公益放映主动贴近服务对象、跟随观众进工厂、进社区,便捷的方式和升级的观影体验让榆林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公益电影公益且优质的惠民服务。
流动转固定
银幕架集放映与宣传为一体
在陕西省榆林市的各个区县内,稳固美观的多功能银幕架成为社区广场和农村文化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榆林独创的固定银幕架与其他城市街头常见的广告宣传架外形相似,架身统一刷成白色。白天不放电影时,银幕隐藏在架子顶端,展架上露出党政、商业广告宣传栏;晚上放映时,操控银幕架侧边的控制按钮,银幕便从顶端缓缓降下,成为稳固的电影放映屏幕。可谓是集广告宣传功能和银幕功能为一体,同时还能够避免放映员每次都需要搭建银幕架的麻烦。
“平时展架上的科教文卫党政宣传广告也能为放映队带来一部分广告收入”,田小元说。
在多风沙的西北地区,榆林独创的多功能固定银幕架采用钢结构的双腿方角支架,牢牢固定在地面,最大程度保证了架子的牢固性,避免传统流动放映中,银幕经常被大风吹歪的情况。
据介绍,这种银幕架完全是农村放映员在走村串乡的放映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良的产物。“最开始的架子没有现在这么稳固,后来一点点想办法,做到了现在防雨、防风、防沙,集党政宣传与电影放映于一体的固定银幕架。”田小元说。
从最初的按钮式操控,到当前大部分实现遥控式升降银幕的固定银幕架,榆林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者们不断对他们的智慧成果进行改良。
在榆林市米脂县的一处公园内,记者看到了一处固定银幕架与固定放映设备的集合体。在固定银幕架旁边,一个带锁的蓝色铁皮柜内放置了放映机、音响、一摞塑料凳等放映和观影设备。
据米脂县农村电影放映负责人介绍,该处公园可谓是整个县城的“文化活动中心”,一到傍晚,人们便聚集在公园里散步、跳舞、下棋、闲谈。将固定银幕架与一台放映设备设置在此处,真正做到了放映走进观众,最大限度解决了“观众在哪里”的问题。“每晚一到放电影的时候,观众基本能站满”,该位负责人指着银幕前的一片十米见方的空地说。
固定银幕架已经成为榆林的农村电影的特色,在数量和覆盖区域上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榆林市横山区已经设立了近百块这样的固定银幕架,其他区县的固定银幕架建设也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据田小元介绍,神木县的三百块固定银幕架建设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年内便可完成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固定银幕架上的宣传广告也为放映队带来了一部分广告收益,虽然目前看来这部分收益并不明显,但随着这种银幕架在榆林的全面铺开,未来表现可期。
室外转室内
纯公益电影院开进区县中心
在榆林市榆阳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处,坐落着固定在每周五、六、日免费开放的榆阳公益影院。影院面积并不大,只有两个影厅与一个接待大厅,放映厅配备标准座椅,场均接待量120余人。得益于影院所处的繁华地段优势,投入运营一年多以来,已经接待观众3万多人次,实现了榆阳区公益电影由室外放映转室内放映、由站着看到坐着看、由能看电影到看好电影的转变。
在这里,观众可以凭身份证免费领取电影票观影。电影院的官方微信平台定期更新放映信息,发挥宣传预告功能。今年春节期间,榆阳公益影院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电影展映活动,以微信预约观影和现场排队观影的形式,吸引大量社区观众前来观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纯公益影院运营成本较高,榆阳区公益影院作为榆林市公益放映“室外转室内”的一块实验田,是目前榆林市区唯一一家公益影院,得到了榆林市新农村电影院线公司的大力扶持,为公益电影放映多样化探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与榆阳公益影院类似,在榆林市米脂县桃镇的集市二楼,也有一所纯公益性质的室内影院:桃镇电影院。这家只有一个放映厅的公益影院配备了高流明的数字放映机和标准座椅,运营近两年以来,始终坚持免费公益原则,每逢镇上的赶集日,桃镇电影院楼下的集市熙熙攘攘,人流如织。走进二楼的公益影院看一场免费电影,已经成为桃镇百姓赶集的“新节目”。
据田小元介绍,桃镇影院是他们探索室外转室内的一次新尝试。将公益影院设在小镇中心的繁华地段,确保了最大限度覆盖服务群众,有效吸引周边村民主动观影。
榆林市的两家室内固定放映点都采用0.8K放映机,放映片源也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片源一样,来自于节目平台订购,与城市的商业院线有着完全不同的独立运营体系。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纯公益性质的影院未来是否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仍待观察;但从观众的态度中记者发现,前来观影的群众确实享受到了更优质的观影服务,对这样的公益影院充满热情。
摄影师、发明家、家庭放映队
——人才济济的放映队伍
绥德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整个榆林区县内名列前茅,据田小元介绍,绥德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次性解决了老放映员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农村电影放映纳入事业范畴。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完成队伍建设后,绥德县农村放映工作一次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绥德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公司院内悬挂着多幅由当地放映员拍摄的摄影作品。一幅幅照片生动呈现了绥德农村电影放映的工作场景,也留下了放映员自发抗洪救灾的珍贵画面。其中不少摄影作品出自绥德县放映队队长雷润耕之手,在他的带领下,放映队员之间的摄影技能比拼、专业技能比赛等项目相继展开。
绥德县放映员刘爱军向记者展示了他自己发明的活动银幕架。这种银幕架主要由由多节钢管和两个滑轮组成。放映员可以独自一人完成银幕架搭建,解决了传统活动银幕架需要两人合作完成的困境。
现场,刘爱军独自一人在5分钟内完成了他自制活动银幕架的搭建,在搭好整体结构后,刘爱军拉动银幕架顶端钢管上的小滑轮,移动银幕缓缓升起,完整的活动银幕架呈现在眼前。整个过程非常顺畅,银幕架搭建完成后也比较稳固。
据雷润耕介绍,刘爱军发明的这种分节式活动银幕架已经在绥德县全面铺开。通过开展放映技术比拼等活动,绥德县电影放映员队伍全面掌握了该种银幕的搭建技能。更加便捷的活动银幕架为绥德县农村电影放映员带来了更大的工作便利。
在榆阳区的一处回迁安置社区内,记者见到了正在广场上为大家放电影的公益电影放映员郝成香,他当天放映的是一部动画电影,银幕前或坐或站地挤满了孩子,家长们则在一旁一边看着电影、一边与街坊邻里闲聊。在这个榆阳区最大的社区广场上,郝成香每天服务的观众多达千人。
“看得人越多,自己越觉得有干劲儿”,郝成香说。正是这种“干劲儿”支持郝成香在公益电影放映员的岗位上坚守了30年,而今,他们一家四口人,竟然组成了两支公益电影放映队,走村串乡进社区,极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
在榆林,像雷润耕、刘爱军、郝成香这样充满热情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不在少数。他们扎根农村电影放映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和激情挥洒在这片陕北热土上。拥有这样一支放映队伍,榆林市农村电影放映公司总经理田小元也充满干劲儿,“农民需要文化、需要电影,公益电影放映缺少设备,我给他们配,缺少资金,我给他们筹措。我们就是要给农民放好电影,让百姓看好电影。”田小元说。